徒有虚名
只有一个虚名。 指名义、名声好,并无实际内容。《北齐书·李元忠传》:“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头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久闻刘景升(表)善善恶(wù)恶(è),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以言防则不能防之,而徒有虚名,致谒阏人权,违逆天理。” 也作❶ 【徒拥虚名】。 (拥:拥有。)《清朝野史大观·卷四·军机领袖》:“军机大臣有时多至六七人,而权实操于领袖。新进者画诺奉行,徒拥虚名也。” ❷ 【徒有其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五十三章:“责任内阁徒有其名,事实上用人行政都受总统干涉。” 又有【虚名在外】。 《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四回:“不时批下状词,又有周相公用心料理,都应得过上司的心,倒有了个虚名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