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古效应
指价格水平下降造成的真实货币余额增加会引起消费需求增加的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故名。其基本观点是:当在现行工资率下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出现失业的时候,货币工资降低,由于工资成本降低,物价将下跌。 在名义货币余额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下降导致真实货币余额增加。从而持有货币(包括持有政府债券)的人的财富也增加。 较前更加富裕的人们会增加他们的消费支出,由此促进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根据这一理论,只要存在著失业,工资的下降会促使物价不断下降,由此引致的消费需求的增加终究会实现充分就业。这也就是说,只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工资和物价具有完全的弹性,经济体系达到均衡状态时,必然实现充分就业。 (王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