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常平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常平仓 中国古代政府用于调节粮价的余粮储备制度。汉以后历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备荒赈恤”而设置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粮仓。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建议,始在边郡设常平仓,凡凶年谷贵时减价卖出赈济贫民,丰年谷贱时以高价买进存贮于仓而不伤农。西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也置常平仓。唐初置义仓与常平仓,唐光宗元和时改称常平义仓。宋初除边郡外,各地设常平仓和惠民仓,金元时期有常平仓,明朝为预备仓,清朝规定州县设常平仓,市镇设义仓,乡村设社仓,咸丰、同治年代大都名存实亡,甚至名实俱废。由于这类粮仓常被贪官污吏豪绅把持而中饱私囊,变成对人民的额外剥削,因此,褒贬不一,时兴时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