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岩豆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岩豆根 【名称出处】:《分类草药性》 【概况】: 异名 昆明鸡血藤(《植物名实图考》),岩豆藤根(《四川中药志》),鸡血藤根(《福建中草药》),山鸡血藤(《广东药用植物手册》)。 基源 岩豆根为豆科崖豆根属植物香花崖豆藤的根。 原植物 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又名老人根(广西)、鸡血藤(四川、广西)。 历史 本品始见于《分类草药性》。 《植物名实图考》载:“昆明鸡血藤大致即朱藤,而花如刀豆花,娇紫密簇,磕于朱藤,即紫藤耶,褐蔓瘦茎与顺宁鸡血藤异,浸酒亦和血络。”以上记载系本品,而非顺宁鸡血藤。 形态 攀援木质藤本或灌木,长2~5m。 羽状复叶,长15~30cm;小叶5,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2~5cm,先端钝,渐尖,基部圆形;下面疏被短柔毛或无毛,网脉突起;叶柄和叶轴具槽,被短柔毛;小托叶锥形,与小叶柄近等长。圆锥花序顶生,长达15cm;密被黄褐色茸毛;花单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苞片卵披针形,小苞片极小;花萼钟形,密被锈色茸毛;花冠紫色,长1.2~2cm,旗瓣外面白色,密被锈色茸毛。 翼瓣和龙骨瓣镰刀状,基部有耳和爪;二体雄蕊(9+1);子房、花柱线形。荚果条形,略扁,长7~12cm,宽2cm,果瓣近木质,密被黄褐色绒毛。种子4~5,长圆形。花果期6~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94页.图251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1800m山坡灌丛、疏林。分布于中国西南、中南、浙江、江西、福建。越南、老挝亦有分布。。【生药】: 采集 10~11月采。 【化学】: 附 茎含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阿夫罗摩辛Afromosin、奥刀拉亭(Odoratin)、毛蕊异黄酮(Calycosin)、大豆黄素、8-甲雷杜辛(8-OMethylretusin)[1]、野靛黄素(Pseudobaptigenin)、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染料木素(Genistein)、美皂异黄酮(Biochanin A)、Isosativan、Isomacromatol、Pendulone、Vestitol等成分[1,2]。又曾记述含鸡血藤醇(Milletol)[3],甾醇类化合物[4]。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9;20(2):2 [2] 中草药 1990;21(9):5 [3]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64 [4] Phytochomistry 1973;12(2):474 【药性】: 性味 苦,温。 《四川中药志》:“温,苦。” 功效 行气和血。 主治 风湿骨痛。 ❶ 《分类草药性》:“行气,和血。治风湿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4g;或浸酒。外用: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福建中草药》:“治关节风湿痛:鸡血藤干根30~60g。酒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