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稗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稗子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 红果莎、红稗,旱稗、山高粱(《滇南本草》),野红米草、野鸡稗、野高粱(《云南中草药》) 基源 为莎草科苔属植物浆果苔草的果实、根或全草。 苔草属全世界约2000种,中国约400种。 原植物 浆果苔草Carex baccans Nees 历史 本品始载于《滇南本草》,以其外部形态、生长环境和药性均有详细记载,观其附图,即为现在的浆果苔草。 形态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壮,丛生。 秆粗壮,高60~159cm,三棱形。叶线形、革质长于秆,宽8~12mm。 穗状花序排成圆锥状,上部紧密,下部稀疏,长5~30cm;苞片叶状,长于花序;小穗极多数,雄、雌顺序,圆柱形,长1.5~6cm;雌花鳞片长圆形,红褐色,顶端芒尖,脉1~3条。囊苞倒卵形,肿胀,血红色,脉多数,顶端短喙状,有2小齿。 小坚果椭圆状三棱形。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79页.图738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河边、村旁或山坡疏林中。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印度、越南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❶ 《滇南本草》:“果:甘;壳:涩,根叶:苦涩,微寒。” ” 功效 调经止血,透疹止咳,补中利水。 主治 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 ❶ 《滇南本草》:“专治妇人散经败血之症。”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医 1985;(9):“治口腔溃疡:山稗子20g,生地10g,木通6g,丹皮6g,竹叶3g,甘草6g。每日1剂,并洗患处。或取山稗子100g,水煎加冰糖或白糖频服,日1剂。 ” 单方应用 ❶ 《滇南本草》:“治妇人气血亏损,肾肝血虚,行经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疼,肚腹冷疼,气胀,心慌怔忡,血行淡黄色,或3天已止,或5天再行,7~8天又行方止,故有散经败血之名;或月水过多,将成崩症,或已成血崩:山稗子15g。煎汤点水酒服。” 食疗 《云南中草药》:“治脱肛:山稗子果60g,炖猪大肠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