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绿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绿刺 【概况】: 异名 尾叶槌果藤、尾叶马槟榔(《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白花菜科槌果藤属植物小绿刺的叶。槌果藤属全世界约250种,中国约25种。 原植物 小绿刺Capparisurophylla Chun et F.Chun(C.cuspidata B.S.Sun;C.tenera Dalz.var.caudata B.S.Sun)。 形态 小乔木或灌木,高2~7m。 树皮黑色;小枝无刺或有上举微内弯的小刺;茎上刺粗壮,长达5mm,基部膨大,直或微外弯。叶柄长3~5mm,纤细;叶片幼时膜质,老时草质,卵形至椭圆形,基部圆形或急尖,顶端延长成长尾状,连尾长3~7cm,尾长1~2.5cm;侧脉4~6对,网脉不明显。花腋生,单出或2~3朵成1列;花梗长6~12mm;萼片4,外轮卵形,内轮椭圆形,长3~5mm,宽2~3mm,边缘及内面有绒毛;花瓣4,白色,内面有绒毛,长6~7mm,宽3~4mm,上面1对卵形,相邻一侧中部以下彼此贴合,基部向外反折,下面1对椭圆形,分离;雄蕊10~20,花丝长1.5~2cm;雌蕊柄长1.4~2.5cm,丝状,无毛;子房1室。果球形,直径6~10mm,熟时橘红色;花梗及雌蕊柄果时均纤细。 种子1~2粒。花期3~6月,果期8~12月。(图见《云南植物志》.49页.图版15∶8-1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高达1500m的山坡、路旁、河旁、溪边、山谷疏林或石山灌丛中。分布于广西、云南。 老挝北部也有分布。 。【化学】:含羟基-3-水苏碱(Hydroxy-3-stachydrine)。 参考文献 Phytochemistry 1973;12(12)∶2893 【药性】: 性味 微辛,温。 功效 解毒,消肿。 主治 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鲜叶捣敷伤口,或百会穴。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毒蛇咬伤:用鲜叶30g捣烂,先将患者头部百会穴处头发剃光,后将药敷上,包扎好,每日换药1~2次。另取鲜叶60~90g捣烂,敷于伤口周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