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二仙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二仙草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地花椒(湖北)、女儿红(四川)。 基源 为小二仙草科小二仙草属植物小二仙草的全草。小二仙草属全世界约70种;中国约2种,均可药用。 原植物 小二仙草Haloragis micrantha R.Br.,又名豆瓣草、沙生草(四川),船板草(广西),水豆瓣、豆瓣菜(贵州)。 历史 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小二仙草生庐山,丛生,赤茎,高4~5寸,小叶对生,如初发榆叶,细齿粗纹,两两排生,故名。”据考证,图文均指本种。 形态 细弱分枝草本,丛生,高15~40cm;茎直立或下部平卧,四棱形,略粗糙。叶小,具短柄,对生,叶片通常卵形或圆形,长7~12mm,宽4~8mm,边缘具锯齿,通常无毛,茎上部的叶有时互生。圆锥花序顶生,由细的总状花序组成;花两性,极小,直径约1mm,茎部具1苞片与2小苞片;花萼4深裂,萼筒较短,裂片三角形;花瓣4,红色;雄蕊8;子房下位,4室,花柱4,内弯。 核果极小,近球形,无毛,有8钝棱。 花期6~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21页.图3772)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荒坡、沙地上。分布于华东及河南、湖北、湖南。 日本、印度、南至大洋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开花时采收,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苦,凉。 ❶ 《四川中药志》:“苦,凉。” 功效 清热,通便,活血,解毒。 主治 二便不通,热淋,赤痢,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烫伤。 ❶ 《四川中药志》:“消瘀血。治大小便不通,疗赤痢,并治热淋,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及咳嗽哮喘。”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石枣子等,治女子干病。 ❷ 配车前草、茯苓等,治尿路感染。 ❹ 配翻白草等,治赤痢。 ❺ 配鼠牙半枝、半边莲等,治毒蛇咬伤。 ❻ 配桑叶、菊花,治感冒。 方选和验方 ❶ 《四川中药志》;“治女子干病:豆瓣草、石枣子、石柑子、石海椒。炖猪肉服。如服后月经已通,可加益母草、对叶草再服。 ” ” ” ” 单方应用 ❶ 《贵州草药》:“治烫伤:豆瓣草适量,研末,加冰片少许,麻油调搽患处。” ” 食疗 ❶ 《贵州草药》:“治水肿:豆瓣草30g,切细,红糖15g,煎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