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安息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安息香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基源 为安息香科安息香属植物安息香树或越南安息香树的树脂。 安息香属全世界约80种;中国约30种,约10种入药。 原植物 安息香Siyrax benzoin Dryander或越南安息香Styrax tonkinensis(Pierre)Craib ex Hartw 历史 安息香始载于《唐本草》,据苏恭谓:“安息香出西戎,状如松脂,黄黑色。为块,新者亦柔韧。”李时珍谓:“此香辟恶,安息诸邪,故名” 形态 乔木,高10~20m,树皮棕绿色,嫩枝被棕色星状毛。叶互生,长卵形,长达11cm,宽达4.5cm,叶缘具不规则齿牙,上面稍有光泽,下面密被白色短星状毛;叶柄长约1cm。总状或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被毡毛;苞片小,早落;花萼短钟形,5浅齿;花冠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为萼筒的3倍;花萼及花瓣外面被银白色丝状毛,内面棕红色;雄蕊8~10,花药线形,2室;子房上位,卵形,密被白色茸毛,下部2~3室,上部单室,花柱细长,棕红色。 果实扁球形,长约2cm,灰棕色。种子坚果状,红棕色,具6浅色纵纹。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955页.1916条图) 生境与分布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爪哇。中国广西、云南东南部亦有发现。 越南安息香与安息香不同之处为叶上面被稀星状毛,下面被粉绿色星状毛,脉上有黄色毛。花多枚组成顶生及腋生的窄圆锥花序,花盛开时长15~18cm,被黄色星状毛;花较小,花柄亦较短,长仅2.5mm;花萼钟形,顶部具5~6阔齿,花冠裂片卵状披针形;雄蕊10,粗而被密毛;子房被长毛。 蒴果卵形,被灰白色星状毛,顶端有细小的喙,茎部有宿存花萼,成熟时三裂。在中国广西、云南有栽培。 越南、老挝及泰国有分布。 。【生药】:栽培 安息香树适宜于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忌水涝。 宜于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质壤土栽种。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一般在秋末冬初,采收高产树的成熟果实,取出种子,随采随播;或有湿砂贮藏至次年春季播种。播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取出洗净晾干后播种;或用湿砂露天催芽处理后播种。 按行株距20×10cm开浅沟点播,每亩用种量5kg。播后用肥土覆盖,盖草、浇水。 出苗时将盖草拨于行间,注意清除杂草,结合松土追施氮肥,越冬前需用堆肥覆盖保墒。苗高50~100cm时出圃移栽,于春季定植,按行株距各4m穴栽,穴深45cm左右。幼林期注意中耕除草与肥、水管理,连续抚育2~3年,直至郁闭成林。以后,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厩肥、堆肥或饼肥的追施。主要虫害有木蠹虫,可用90%的敌百虫稀释1000倍液灌虫孔,再封泥塞洞,毒杀幼虫。 采集 夏、秋季选择生长5~10年的树木,在距地面40cm处,用利刀在树干四周割三角形伤口多处,经1周后,伤口处开始流出黄色液汁,将此液状物除去后,渐流出白色香树脂,待其稍干采收。 此后隔一定时期在伤口以上4cm处,再割新伤口,如法采集。最先流出的番树脂品质最佳。安息香树产于印度尼西亚;越南安息香产于越南、泰国。 鉴别 安息香呈球形颗粒压结成的团块,大小不等,外面红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黄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样颗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即软化。气芳香,味微辛。 越南安息香呈微扁圆形的泪滴状物或团块,泪滴状物直径1~数crn,厚约1cm,外表面黄棕色或污棕色,内面乳白色。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则软化。气味与上种相似。 均以灰褐色、油性大、中央有黄白色颗粒而无杂质者为佳。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苏门答腊安息香中含树脂约90%,其主要成分为:苏门树脂酸(Sumaresinolic acid)和桂皮酸松柏醇酯(Coniferyl cinnamate,Lubanyl cinnamate).还含有桂皮酸苯丙酯(Phenylpropyl cinnamate),香荚兰醛和少量的桂皮酸桂皮醇酯(Cinnamyl cinnamate)即苏合香素(Styracin)、苏合香烯(Stvrene)、苯甲醛(Benzaldehyde)、苯甲酸(Benzoic acid)、桂皮酸((innamic acid)。 树脂所含总苯甲酸为10%~20%,总桂皮酸为10%~30%。本品的干燥乙醇浸出物含总香脂酸(Balsamic acid)26%~35%,其中大部分为桂皮酸[1,2]。 越南安息香中含树脂70%~80%,其主要成分为:泰国树脂酸(Siaresinolic acid)和苯甲酸松柏醇酯(Coniferylbenzoate,Lubanyl benzoate)。还含苯甲酸11.7%,苯甲酸桂皮醇酯2.3%。 和香荚兰醛0.3%,但不含桂皮酸。本品的干燥乙醇浸出物含总香酯酸约39%,其中绝大部分为苯甲酸[1,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16 [2]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816。【药理】: 本品为刺激性祛痰药,置于热水中吸其蒸气,能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而增加其分泌,可用于支气管炎以促进痰液排出。 吸入时应避免蒸气的浓度过高而刺激眼、鼻、喉等。一般用其复方酊剂。 参考文献 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89 。【药性】:性味 辛、苦,温。 ❶ 《唐本草》:“辛、苦,平。” 归经 入心、肝、脾经。 ❶ 《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心经。” 功效 开窍,辟秽,行气血。 主治 卒中暴厥,心腹疼痛,产后血晕,小儿惊痫,风痹腰痛。 ❶ 《唐本草》:“主心腹恶气。” ”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1.5g;或入丸、散。外用:烧烟熏。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本经逢原》:“凡气虚少食,阴虚多火者禁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安息香丸(《全幼心鉴》)治小儿肚痛,曲脚而啼:安息香酒蒸成膏,沉香、木香、丁香、藿香、八角茴香各9g,香附子、缩砂仁、炙甘草各15g,研末;以膏和炼蜜丸,芡子大,每服3g,紫苏汤送下。 ❷ 《本草汇言》:“治寒湿冷气,中霍乱阴证者:安息香(研末)、人参、制附子各6g。水煎服。 ” 单方应用 ❶ 《本草汇言》:“治妇人产后血晕,血胀,口噤垂死者:安息香3g,五灵脂(水飞净末)15g。共和匀,每服3g,炒姜汤调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