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平军军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平军军制 太平天囯的军队因冠以“太平”二字,世称太平军。 其制度既具有农民起义军的特色,又深受封建王朝旧制和西方宗教的影响,是中国军制史上一个独特系统。 太平军编制始创于1850年秋“拜上帝”会众金田“团营”时期。 洪秀全、冯云山等按《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制度,编组会众,进行训练。金田起义后,按《周礼》编军成为定制。 太平军以军为基本单位。定都天京后,有陆营95个军,以前、后、左、右、中配一至十九数字编号。军设军帅,辖五个师,以前、后、左、右、中编号;师设师帅,辖五个旅,以前、后、左、右、中编号;旅设旅帅,辖五个卒,以前、后、左、右、中配一至五数字编号;卒设卒长,辖四个两,以东、西、南、北编号;两设两司马,辖五个伍,以刚强、勇毅、雄猛、果毅、威武编号;伍设伍长,统冲锋、破敌、制胜、奏捷四个圣兵(伍卒)。计一军有军官(自两司马至军帅)656人,伍长2500人,伍卒10000人,共13156人。 军帅以上,设有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各级官职,平时无各自相应的建制部队,战时分领一军或数军出征。各军除正职军官,另有各种典官,经办军需、文书诸务。 各典官职同监军,受中央同类典官领导,各有下属办事人员。 太平军初建时,仅有陆营单一军种。 1853年1月在武汉建立水营。定都天京后编水营九个军,编制一如陆营。 水营除作战外,还担负运输、戍守、巡查等任务。约于1852年太平军在湖南道州(今道县)、郴州(今郴县)时,将参军之挖煤工编成土营。 土营有两个军,编制同陆营。土营担负攻城挖掘地道,守城修葺城墙。 太平军的指挥系统,以天王为最高统帅。初期,全军分中、前、后、右、左五军,各委主将统领。 不久,又设正、又正、副、又副等军师,辅佐天王管理全军。军师与五军主将制相吻合,唯左军主将未封军师。 1851年在永安封五主将为东、西、南、北、翼五王,各王受东王节制。东王遂以正军师中军主将成为全军实际统帅。 天京事变后,天王一度自任军师。1858年恢复五军主将制。 次年以干王为精忠军师,总理军政。后又增设靖东、平西、定南、征北四方主将。1861年后太平军上层指挥体制变化加剧,主将之上又设天将、朝将,杂以神将、神使等官职,并滥封王、爵。1863年7月起以忠王为军师,统帅全军。 太平军兵员多是自愿投军的农民和社会下层群众。男女分别编入男营、女营。 女营编制与陆营同,但不设师、旅。 儿童分置于各军各馆。 太平军军官从士兵中选拔,亦曾举行武试,选拔军官。定都天京后,曾实行寓兵于农政策,在天京以外的占领区建立地方武装,有警为兵,无事为农,其编制悉如太平军。 以12500家为一军,家出1丁为乡兵,5家中以1人为伍长,计一军有13156人。自两司马至军帅称乡官。 县设监军,郡设总制,称守土官,由朝内任命。 太平军的供给,实行“圣库”制度。规定人无私财,官兵无常俸,所需钱、物,视圣库之盈虚按定制发给。这一制度自中期后渐趋废弛。 太平军以宗教教义作为军队教育的主要内容,每日早晚礼拜上帝,每逢礼拜日举行宗教仪式。官兵之间,以兄弟姊妹相称。 太平军服饰、旗帜初起时均有定制。定都天京后,占领区日益扩大,军队人数猛增,其制式有所变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