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夏目漱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夏目漱石

【生卒】:1867—1916

【介绍】:

日本近代著名小说家。原各夏目金之助,别号漱石,出生于一个世袭地方小官吏的家庭。中小学时期,酷爱汉诗文,在这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后在明治社会日益欧化的影响下,改学英文。1890年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毕业后,曾先后在四国松山中学和九州熊本市第五高等学校任教。1900年获官费留学英国三年。这期间他除阅读大量的古今英国名著外,还目睹了金钱万能的西方“文明”社会的种种弊病,使他感到无比厌恶和愤慨,正如他在当时的日记中所写:“到欧洲来后,如果离开钱是一天也活不下去的”。在英三年的所见所闻,对他日后的创作和思想发展,均有很重要的影响。

1903年回国后,他在东京帝国大学任教,1905年在杂志《杜鹃》上发表了《我是猫》。这部小说以其特异的构思,强烈的讽刺精神和独特的幽默诙谐的笔调,取得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诚然,该小说并无引人入胜的情节,但它利用教师苦沙弥家的猫进行观察,抨击所谓“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的黑暗现实,对那些丧尽廉耻的市侩和虚伪的“君子”们,予以辛辣的讽刺。

《哥儿》(1906)是他第二部作品,这部小说对日本教育制度的腐败,进行了激烈的讽刺和批评;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反抗性,但又缺乏缜密思想,易为感情支配的憨厚的青年教员的形象。本书语言幽默、风趣,至今仍为人们所爱读。

1907年,他毅然放弃了当大学教授的理想,受聘为“朝日新闻”社特派记者,从此开始了他连续十年的创作生涯,写下了十多部长篇小说。但这些作品与前期不同,以写实的手法,对社会的种种弊病、缺陷和丑恶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倾吐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他自1908年起,先后发表了《三四郎》(1908),《其后》(1909)和《门》(1910)三部曲。这三部作品,集中地描写了明治时期(1869-1912)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生活、爱情及其自我觉醒和成长的过程,揭示和批判了日本近代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晚年他写了《过了春分时节》(1912)、《行人》(1912-1913)、《心》(1914)、《道草》(1915)和未完成的《明暗》(1916)等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大都著重于描写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剖析隐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丑恶的利己主义。

夏目漱石的一生,以真挚的态度和非凡的艺术才能从事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这对日本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有著不可磨灭的功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