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木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土木贼 【名称出处】:《广东中药》 【概况】: 异名 木贼(《滇南本草》),笔筒草(《陕西中药名录》)。 基源 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笔管草的全草或根。木贼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约4种。 原植物 笔管草Hippochate debths(Roxb.)Ching(Equisetum debile Roxb.),又名笔头草、毛筒草(《广西中药志》),虾公脚(广东),木贼草、节节草(四川),纤弱木贼(广东、广西),驳骨草(广东)。 历史 《滇南本E草》以木贼之名收载,云:“一名节节草,一名笔管草(一名斗眼草),一名豆根草”。 据考应为本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地上茎高可达1m,粗5~10mm,黄绿色,具纵棱20~30条,少分枝,小枝光滑。 叶鞘基部有一黑色细圈;鞘片背上无线沟;鞘齿具膜质尖尾,早落;主茎的鞘筒长和宽几相等。孢子囊穗顶生,长圆形,长3~14mm,无柄;孢子同型。(图见《江苏植物志》.上册.16页.图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沟边湿地、河滩、溪边及湿润沙质地上。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广东、广西和长江中下游。马来西亚、斐济岛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季选择身老体大者,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药材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鉴别 本品为细长分枝的圆柱状茎条,淡绿色至黄绿色,长约50cm;表面粗糙有纵沟,多节,节间长5~8cm,少数长至13cm;叶鞘短筒状,紧贴于茎,基部及钝头的齿片呈黑褐色。质脆,易断,中空。 以粗条、青绿色、身长肉厚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茎含菸碱(Nicotine)约0.06%[1],和山柰酚-3-槐糖甙与山柰酚-3-槐糖-7-葡萄糖甙[2]。 参考文献 [1] CA 1962;56:715g [2] 中药通报 1985;10(3):3 【药性】: 性味 甘、微苦,凉。 ❶ 《滇南本草》:“微寒,辛、酸、微苦。” 功效 清热利湿,明目。 主治 目赤胀痛,翳膜胬肉,急性黄疸型肝炎,淋病。 ❶ 《滇南本草》:“散肝家郁结。(治目)暴赤、胀痛,退翳膜,消胬肉攀睛。 兼治五淋,玉茎疼痛,赤白便浊。(根治)妇人赤白带下,破血积,通月经。 止大肠下血。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中药大辞典》:“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成人每天用鲜土木贼30~60g或干草30g,煎水当茶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