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丁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土丁桂 【名称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概况】: 异名 小鹿衔草、泻痢草(《福建民间草药》),银花草(《南宁市药物志》),毛将军(《泉州本草》),白毛草、白毛莲(《广东中药》),白鸽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旋花科土丁桂属植物土丁桂的全草。土丁桂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仅有1种。 原植物 土丁桂Evolvulus alsinoides(L.)L.,又名毛辣花、银丝草(《广州植物志》),白头妹(广东、广西),暴臭蛇、烟油花(广西)。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少数至多数,平卧或上升,细长,具贴生的柔毛。 叶柄短至无柄;叶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匙形,长15~25mm,宽5~9mm,先端钝及具小短尖,基部圆形或渐狭,两面或多或少被贴疏柔毛,或有时上面少毛至无毛,中脉在下面明显,侧脉两面均不显。总花梗丝状,较叶短或长,长2.5~3.5cm,被贴生毛。花单1或数朵组成聚伞花序,花柄与萼片等长,或通常较萼片长;苞片线状钻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mm;萼片披针形,锐尖或渐尖,长3~4mm,被长柔毛;花冠幅状,直径7~8mm,蓝色或白色;雄蕊5,内藏,花丝丝状,长约4mm,贴生于花冠管基部;花药长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钝,长约1.5mm;子房无毛;花柱2,每一花柱2尖裂,柱头圆柱形,先端稍棒状。蒴果球形,无毛,直径3.5~4mm,4瓣裂;种子4或较少,黑色,平滑。 花期5~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4卷.第1分册.i0页.图版2∶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1800m的草坡灌丛及路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台湾。。 【化学】: 含三十烷、三十五烷、β-谷甾醇、甜菜碱[1]及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等[2]。 参考文献 [1] CA 1959;53:9369e [2] 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971:239 【药理】: 产于印度的土丁桂所含甜菜碱,长期给动物po,有保护肝脏或抗脂肪肝的作用。 对麻醉动物有轻度降压作用,但对高血压无效[1]。另一水溶性碱则能抑制蛙心、抑制离体小肠的收缩幅度,增加其张力[2]。 参考文献 [1]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28 [2] Indian J Pharm 1969;31(4):108 。【药性】:性味 苦、辛,凉。 ❶ 《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归经 入肝、脾、肾三经。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黄疸,痢疾,淋浊,带下,疔肿,疥疮。 ❶ 《福建民间草药》:“清热泻火,涩精益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泉州本草》:“治黄疸,咳血:鲜土丁桂30g和红糖煎服。” ” ” 食疗 ❶ 《福建民间草药》:“治遗尿症:土丁桂60g.猪膀胱一个。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