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语 先秦古史,属“杂史”范围。 其书以记载周及诸侯各国贵族的言论为主,故名《国语》。其体例是分国记载,有《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等,为国别史的创体,后来陈寿的《三国志》、常璩的《华阳国志》、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等,都是“《国语》体”的发展。《国语》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班固说:“孔子因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事以为之《传》,又纂异同为《国语》。”司马迁和班固都是古代史学界的权威,他们能看到许多后人无法看到的材料,因此,这种说法有相当的权威性。左丘明就是《春秋左氏传》的作者,两书可以互相参证,故后人将《左氏传》称为《春秋内传》,而将《国语》称为《春秋外传》。但是,《国语》起迄时间比《左氏传》长,上至西周穆王征犬戎,下至赵、韩、魏三家分晋,跨度约有五百年。《国语》以记言为特色,叙事则非常简略,如《周语上》记厉王压制言论自由:“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主要内容是召公劝谏厉王的一大段议论。 《国语》系先秦旧籍,在东汉时已号称难读,郑众、贾逵等著名学者曾先后注释过此书,三国时期吴国的韦昭集合众家之长,所注《国语》便成为此书最通行的注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