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画 天 〔16次〕 天空,上天:圣人之在天地间也 (1·1) 天下 〔16次〕 古人所知道的整个世界:故圣人之在天下也 (1·4) 天神 〔1次〕 无人知晓、变化莫测的上天之神:是谓“天神” (2·18) 天时 〔3次〕 古人认为上天赐予的机会,实指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见天时之盛衰 (5·4) 天枢 〔1次〕 星名,北斗星座中的第一星:故人君亦有天枢 (14·1) 天命 〔1次〕 上天的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此知天命之钳 (6·6) 天心 〔1次〕 天意:怀天心 (13·6) 天道 〔2次〕 ㈠天象:不窥牖而见天道 (13·15) ㈡自然变化规律: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14·1) 开 〔10次〕 ㈠分开,打开: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 (1·1) ㈡开导,开窍:无所开之也 (9·5) 开辟 〔1次〕 开发,开拓:以观天地开辟 (13·15) 不 〔214次〕 ㈠副词。 否定动作或行为的状态: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 (3·4) ㈡没有:感衰气而不神也 (9·8) 不肖 〔3次〕 不贤,不才:夫贤、不肖 (1·8) 不测 〔2次〕 没有估计到,不可推测:以原不测之计 (13·22) 不足 〔1次〕 不能,不可以:先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9·3) 不得已 〔1次〕 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然而不得已而为之者 (11·4) 无 〔45次〕 与“有”相对,没有:出无间,入无朕 (3·3) 无为 〔5次〕 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无为以牧之 (1·8) ㈡具有无为思想的人: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10·10) 无穷 〔4次〕 无止无息,没有限度:无穷之计 (13·22) 无所 〔3次〕 没有什么:无所不出 (1·26) 无形 〔2次〕 看不见形体,常借指“道”或思想:乃与无形俱生 (2·1) 无常 〔1次〕 变化不定:家于其无常也 (12·7) 无方 〔1次〕 变化无穷: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13·15) 夫 〔8次〕 ㈠指示代词。这,那: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 (3·6) ㈡句首发语词。夫情变于内者 (7·3) 太山 〔1次〕 泰山:挥之于太山之本 (4·3) 太虚 〔1次〕 空寂玄奥之境:思之太虚 (13·14) 牙孽 〔1次〕 妖孽,邪恶:兆萌牙孽之谋 (4·4) 五 〔3次〕 数词。五个,第五: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 (6·6) 五帝 〔1次〕 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 (4·7) 五音 〔1次〕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无耳者,不可以告以五音 (9·5) 五色 〔1次〕 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人以此为正色,后亦泛指各种颜色:不可示以五色 (9·5) 五官 〔1次〕 古代用以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君为五官之长 (12·6) 五龙 〔1次〕 古代传说中的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又称五行神:盛神法五龙 (13·1) 五气 〔5次〕 人身中肺气、心气、肝气、脾气、肾气等五脏之气:盛神中有五气 (13·1) 五脏 〔1次〕 人心、肝、脾、肺、肾五种器官:无为而求安静五脏 (13·14) 专 〔1次〕 专心,专一:精神不专 (13·19) 车 〔1次〕 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10·2) 木 〔1次〕 木头,木材:木毁于其节 (10·3) 见 〔51次〕 ㈠观察,了解:见变化之朕焉 (1·3) ㈡看见,看到:喜怒由此以见其式 (2·12) ㈢音xiàn,显现,显露: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 (2·15) ㈣介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不见其类而说之者,见逆 (3·5) 中 〔6次〕 ㈠音zhòn9,符合,适合:其不中权衡度数 (1·16) ㈡中间,里边: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 (3·4) 中正 〔1次〕 公平,公正: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10·11) 中经 〔3次〕 发自心中,经治外物:中经,谓振穷趋急 (15·1) 止 〔3次〕 ㈠滞留,静止:阴止而藏 (1·28) ㈡制止,禁止:莫之能止 (3·3) 内 〔22次〕 ㈠与“外”相对,里边:若探人而居其内 (2·14) ㈡同“纳”。收容,接纳:内者,进说辞 (3·4) 内揵 〔1次〕 内心交结:事皆有内揵 (3·1) 内视 〔1次〕 内心反省:乃能内视 (13·14) 内盛 〔1次〕 内里精神旺盛:威肃,内盛 (13·19) 日 〔6次〕 ㈠每天,天天:日进前而不御 (3·1) ㈡一天天地,一次次地:主事日成 (8·3) 曰 〔31次〕 说,叫作:故曰:不见其类而说之者,见逆 (3·5) 少 〔5次〕 ㈠与“多”相对,表示事物的数量少:人民货财之多少 (5·4) ㈡减少,少出:因之所多所少 (6·2) 今 〔2次〕 现代,相对于“古”而言:自古之今 (1·4) 仁 〔3次〕 对人亲善、仁爱,此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 (1·8) 仁义 〔1次〕 儒家所宣扬的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 (3·6) 反 〔29次〕 ㈠从反面理解:而捭反之 (1·10) ㈡反复,交替:纵横反出 (1·19) ㈢返,返回:阴极反阳 (1·28) ㈣反而:去之反求 (3·1) ㈤相反:揵而反之 (3·9) 反覆 〔2次〕 ㈠翻转,颠倒:反覆反忤 (1·19) ㈡同“反复”: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6·1) 反忤 〔2次〕 抵牾,矛盾:反覆反忤 (1·19) 反往 〔1次〕 反省过去: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4·1) 反目 〔1次〕 翻脸,不和:父子离散,乖乱反目 (4·5) 反侧 〔1次〕 反叛或其他突发事变:反侧,孰便能知 (7·1) 反听 〔1次〕 自我审查:乃能内视,反听 (13·14) 从 〔9次〕 ㈠顺应,顺从:先从其志 (1·13) ㈡跟随:若蚨母之从其子也 (3·3) ㈢通“纵”,纵横之纵:可钳而从,可钳而横 (5·7) 化 〔12次〕 ㈠生长,化育: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1·18) ㈡演化,转化:道之大化 (1·20) 化转 〔2次〕 随变化而转:化转环属,各有形势 (6·1) 化成 〔1次〕 教化成功:久而化成 (8·8) 化物 〔1次〕 万物之化育:出于化物 (13·4)长 〔8次〕 ㈠和“短”相对,长处,优点:谋虑孰长孰短 (7·1) ㈡音zhǎng,首领,官吏:君为五官之长 (12·6) ㈢音zhǎng,生长: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14·1) 长生 〔1次〕 永久存在:故言长生 (1·23) 长短 〔2次〕 是非,好坏:量长短远近孰不如 (6·7) 长目 〔1次〕 眼睛看得很远,犹千里眼:一曰长目 (12·8) 分 〔7次〕 ㈠区别,区分:此所以察同异之分 (10·2) ㈡分出,派分:斯盖其分也 (10·3) ㈢分散: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 (13·10) 分错 〔1次〕 混乱:天下分错 (4·5) 分职 〔1次〕 名分职责:则分职明矣 (13·8) 分威 〔2次〕 施威慑敌:分威法伏熊 (13·16) 分散 〔1次〕 不集中,散在各处:动而不失分散之实 (13·21) 公 〔1次〕 和“私”相对,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不如私 (10·7) 公侯 〔1次〕 有爵位之贵族或官高位显之人:公侯无道德 (4·5) 公王 〔1次〕 君主:公王大人之事也 (11·4) 父 〔1次〕 父亲,父辈:父子离散 (4·5) 气 〔12次〕 ㈠古代哲学名词,指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性的东西:包宏、无形、化气 (13·2) ㈡声气: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15·5) 气势 〔2次〕 气概和勇力:权材力,料气势 (5·6) 乏 〔1次〕 缺乏,少:料人民多少、饶乏 (7·1) 凶 〔4次〕 和“吉”相对,凶险,灾祸:孰吉孰凶 (7·1) 勿 〔2次〕 不,别:乃且错其人勿与语 (7·3) 介虫 〔1次〕 长有甲壳的虫类:故介虫之捍也 (9·7) 仇 〔3次〕 仇恨,怨仇:解仇斗郄 (15·3) 爻 〔1次〕 爻辞:谓爻为之主也 (15·4) 为 〔73次〕 ㈠动词。 ❶ 成为,变为:为众生之先 (1·1)❷ 干,做:莫知所为 (3·10)❸ 作为,当作:或以重累为毁 (5·2) ㈡介词。为了,给:乃为之度数 (1·16) 计 〔9次〕 计谋,谋划:策无失计 (3·8) 计谋 〔15次〕 计策谋略:审明其计谋 (1·12) 心 〔24次〕 ㈠心脏。古人认为人的一切思想和心理活动都是由心脏支配的:口者,心之门户也 (1·21) ㈡心思,意念:百姓之心去就变化 (7·1) 心意 〔1次〕 心思,想法:心意之虑怀 (5·5) 心术 〔4次〕 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有所疑惑,通于心术 (13·4) 心气 〔5次〕 志气,心意:心气之思不达也 (13·7) 方 〔9次〕 ㈠形容词。 与“圆”相对,方形:如方与圆 (2·17) ㈡名词。 方法,方略:既见形方以事之 (2·17) ㈢副词。正在:方验之 (15·9) 文王 〔2次〕 君王名,名姬昌,西周奠基者: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 (6·6) 文章 〔1次〕 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此揣情饰言成文章 (7·6) 文辞 〔1次〕 文字辞令:繁称文辞者,博也 (9·3) 火 〔1次〕 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抱薪趋火 (8·7) 六腑 〔1次〕 指人的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六种器官:和通六腑 (13·14) 户 〔1次〕 门:不出户而知天下 (13·15) 斗 〔6次〕 ㈠斗争,战斗:解仇斗郄 (15·3) ㈡趁:故胜者斗其功势 (15·6) 以 〔165次〕 ㈠连词。 表示目的: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 (1·1) ㈡介词。 ❶ 因,因为:或结以道德 (3·2)❷ 用,把:则抵之以法 (4·6)❸ 在,当: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 (7·2)❹ 凭借,依靠:以其所欲 (8·1) 以为 〔2次〕 认为:亡不可以为存 (10·10) 比 〔11次〕 比较,对照:言有象,事有比 (2·5) 比目 〔2次〕 比目鱼。旧说认为此鱼一目,须两两相并始能游行,故古代常用以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或朋友:若比目之鱼 (2·15) 引 〔9次〕 ㈠拉弓:若羿之引矢 (2·14) ㈡称引,引用:引钩钳之辞 (5·2) ㈢导引:可引而东,可引而西 (5·7) 书 〔2次〕 指儒家经典《尚书》:先取《诗》、《书》,混说损益 (3·7) 水 〔1次〕 河水、湖水等水: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 (13·28) 丑 〔1次〕 凶,可怕:是以声散、伤、丑、害者 (15·5)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