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释文〕 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作战态势上,而不苛求于自己的部下,因而能够选择到适当的人才,充分利用有利的态势。 责:责备,这里指苛求。任势:利用作战态势。任,任用、利用。 〔例1〕 春秋时,虞(今山西平陆)、虢(今河南陕县)两国为靠近晋国的毗邻,唇齿相依。晋献公为了吞并这两个小国,采纳荀息的计谋,先用名马、宝玉去买通虞公。虞公允许借道给晋国去攻打虢国,还派兵为晋军充当先头部队。于是晋军攻占了虢国的下阳(在今山西平陆东南)。后三年,晋献公又一次向虞公借道。虞大夫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一旦虢国被吞并,虞国也必然跟著完蛋。不能给晋国开这个头,正如不能对盗寇太亲近一样。借道一次已很过分,哪能再借给他们呢?俗语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虞虢两国就是这样的关系。”虞公认为:“晋国是自己的宗亲,不会加害于虞。”宫之奇回答说:“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后代,王季是周文王的卿士,对王室可称得上功勋卓著。这是有籍册可查的。而今虢仍然是侵吞的对象,还怎么谈得上爱护我们虞国呢?况且晋、虞两国,能比桓叔、庄伯弟兄更亲吗?”虞公又说:“我的祭品丰盛而干净,上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认为,鬼神并不是为了享祭品而随便亲近人的,而是只福佑那些有德行的人。《周书》上说:‘皇天无亲,唯德是辅’;‘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民不易物,惟德繁物’。这样看来,没有道德则人民不和睦,神灵也不会保佑的。神灵是依托于德行的。如果晋国吞并虞国后,以德行仁义治国,并以此敬献神灵,神灵怕也不会把他们的祭品给吐出来。”虞公不听劝告,再次许诺晋国借道伐虢。这时,宫之奇预言道:“虞和虢将同归于尽,等不到过年就会灭亡。”随即带领家眷,逃往国外。果然在这年年底,晋军灭掉虢国后,回师驻扎在虞国,乘虞公不备,发起突然袭击,轻易而举地吞并了虞国。 〔例2〕 秦末农民战争时期,宋义、项羽被楚怀王拜为将军,一同领兵,北上救赵。当时,秦军十万猛烈围攻巨鹿城(今河北平乡),赵军数万则驻守在巨鹿城北。在军事会议上,项羽主张速战速决,力破秦军,宋义则不以为然。他根据作战形势,明确地策划道:“现在秦军正全力地攻击赵国,如果能够取胜,那必定是疲惫不堪,我们正好趁机把他们打垮;如果秦军不胜,我们就直引大兵,擂鼓长驱西向,也一定能够打败秦军。所以为今之计,与其疾趋参战,不如先让秦赵交锋,我们等待时机。”很显然,这是一种坐山观虎斗的军事策略。 〔例3〕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十一月,越州(治所会稽,即今浙江绍兴市)人高智慧、苏州人沈玄 〔例4〕 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三月,百济国因有高丽国之援,数侵新罗。新罗国王春秋向唐朝廷求援。朝廷便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十万讨伐百济。并以新罗国王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之众响应唐军。苏定方率军自成山(在今山东荣成县旧荣成东北)渡海而进,百济兵据熊津口(即今朝鲜南部锦江口),抗御唐军。唐军强攻熊津口,杀敌数千人,百济兵不抵唐兵之锐,纷纷溃退。苏定方水陆俱进,直趋百济国都俱拔,在距俱拔二十里处,百济倾国逆战,又损兵折将万余人,被迫退保俱拔,苏定方进围俱拔。此时,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已逃亡北境,义慈次子泰在俱拔自立为王,率众固守。太子隆之子文思说:“王与太子俱在,而叔父却急不可奈,拥兵称王。即使退了唐军,我父亦难以复位了。”于是便率左右逾城降唐,百姓亦相率而从,义泰也无从阻止。苏定方乘势命将士登城立帜,百济兵举头望见唐军旗帜飘扬在城头,十分震惊,以为大势已去,纷纷向唐军投降。义泰被迫开门纳唐。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得悉都城已失,亦命诸城向唐请降。 〔例5〕 1948年,黄伯韬兵团被歼后,总前委认为邱清泉、李弥兵团聚集在徐州附近,不易分割。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在淮河以南,不易抓住,而黄维兵团正由平汉线东进,孤军远来,利于围歼。为此,决心以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华野分别阻击徐州可能南援之敌和蚌埠、固镇地区可能北援之敌。10月25日,中野把黄维包围于宿县以西之双堆集地区,12月15日将其全歼。消灭黄维后,为配合平津战场作战,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暂缓对杜聿明集团之歼灭行动。于是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从12月16日开始,进行战场休整。1949年1月6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战至10日,将其全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