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卡尔纳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卡尔纳普 【生卒】:1891—1970 【介绍】: 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逻辑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 早年曾在耶拿大学和弗莱堡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队服役。 1921年,他以具有新康德主义倾向的《论空间》一文获耶拿大学的博士学位。1926——1931年任维也纳大学哲学讲师,并成为维也纳学派的核心成员。 1931——1935年任布拉格大学的自然哲学教授。1935年离开布拉格,前往美国。1936——1952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52——1954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 1954年去加州大学接任赖欣巴赫死后留下的哲学系主任职位。1961年退休。他主办过《认识》杂志,任过《国际统一科学百科全书》的编辑。 卡尔纳普的研究领域涉及科学哲学、语义学、归纳逻辑等方面,他在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哲学思想在一生中经历了多次变化。最初在大学期间受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后来在罗素、弗雷格和维特根斯坦的影响下,接受了现象主义。由于现象主义遇到了种种困难,加上纽拉特的影响,他又转向物理主义,并把它作为“统一科学”的基础,他的研究的侧重点在各个时期也不同。 在20年代,他著重研究世界的逻辑构造,论证“可证实性原则”,并以此为据批驳“形而上学”。在30年代,他的兴趣转向逻辑、语言和数学基础问题,从事语言的逻辑句法研究,并寻求新的意义标准来代替“可证实性原则”。 40年代起,他的研究转向语义学和归纳逻辑,尤其是概率归纳逻辑方面,这占去了他晚年的大部分时间。他借助于概率论和符号逻辑,从数量化、形式化的方面研究归纳逻辑,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概率归纳逻辑体系,卡尔纳普对科学哲学、语义学、归纳逻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他所坚持的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观点,如拒斥形而上学、经验证实原则、物理主义等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批判。主要著作有:《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语言的逻辑句法》(1934)、《逻辑和数学基础》(1939)、《语义学导论》(1942)、《意义和必然性》(1947)、《概率的逻辑基础》(1950)、《归纳方法的连续》(1952)、《符号逻辑导论》(1953)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