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 改革开放以后农户纯收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四) 改革开放以后农户纯收入 (四) 改革开放以后农户纯收入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 日益完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集体经济与家庭经营迅速发展。到1990年,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 297元,比1978年增加1 072元,12年就翻了两番多。其中,从集体得到收入由1978年的165元增加到489元,增长1.96倍;家庭经营收入由33元提高到613元,增长17.6倍;非生产性收入由27元增加到195元,增长6.2倍。到1995年,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208.49元,比1990年又翻了一番多,增长1.47倍。从集体得到的收入达1893.18元,比1990年增长2.87倍,家庭经营收入达1080.1元,比1990年增长76.2%。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变化,见表9-2-3。 表9-2-3 农户人均纯收入(1978—1995年)
这一时期农户纯收入增长变化的特点是: (1)经济发展迅速,农户纯收入增加多,增长快,来源扩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农户收入来源逐步扩大,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从事了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饮服务等行业,收入水平不断提高。1979—1995年17年间,农户人均纯收入水平提高14.9倍,年递增17.7%;而1952—1978年前26年间,年递增只有3.6%。这两阶段相比,快了14.1个百分点。这17年间,粮食产量上升,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农民家庭经营的迅速兴起,对繁荣经济,活跃市场,增加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2)商品经济发展,现金收入增加。长期以来,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现金收入很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多种经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现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绝大多数农民比过去生活富裕了。现金收入的增加,使农民购买力明显提高,存入银行、信用社和手持的现金也越来越多。1995年,农户人均出售各种农副产品收入达931.8元,比1978年增长18.5倍,连同农民从乡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生产性劳务、商饮服务业等部门得到的现金收入达到2882.99元,比1978年增长17.3倍。现金收入的增加,不仅使广大农民有可能较大幅度地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而且为积累生产资金,改善生产条件,进一步扩大商品生产打下了基础。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变化情况,见表9-2-4。 (3)低收入农户逐步减少,高收入农户不断增多。改革开放前,由于集体经济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较低,生活较困难。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全面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势,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取得了生产逐年发展,收入稳步提高的好势头。1986年与1978年比较,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农户,1978年占80%,1980年还占57%,1986年只占3.8%;500~1 000元的农户,1978年只有5.6%,1980年增加到12.2%,1986年扩大到56%,千元以上的农户也已占28.3%。到1995年,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下的农户占0.86%,500~3 000元的占54.09%,3000~5000元的占30.82%,5 000元以上的占14.23%。人均不同纯收入水平农户构成情况,见表9-2-5。 表9-2-4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表(1978—1995年)
表9-2-5 人均不同纯收入水平农户构成情况(1980—1995年)
表9-2-6 农户人均生产经营支出表(1980—1995年)
☚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户纯收入 二、农户生产经营支出及构成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