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土特产品出口
河南土特产品出口历史悠久,但新中国成立前贸易量较小,国别和地区也少;新中国成立后出口大幅度增加,1956年出口创汇778.3万美元,1990年达到6 300万美元,1993年达7 201万美元,为最高出口年份,1995年有所下降。其中出口数量大创汇金额多的“拳头”商品已有7个,出口额由80年代初的1 000多万美元发展到1990年的6 000多万美元,1981—1990年共创汇37 593.54万美元,其中京果、饲料、茶叶、蜂蜜、麻棉5个大类的20多个品种创汇达21 000万美元,占总金额将近70%。
河南是我国黑木耳主要产区之一,年产量可达30万公斤,其主要产区为卢氏、栾川、西峡、嵩县、洛宁等县,尤以卢氏及栾川两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河南黑木耳自营出口时间较早,始于1961年,当年出口仅1.44吨,1964年达21.43吨,1983年最高为66吨。1981—1990年共计出口为354.9吨。
河南茶叶出口,自1959—1986年属调拨出口,共计5 461.5吨。1987年开始自营出口,当年出口仅0.08吨,合美元797元。至1990年共计出口绿茶1 266.33吨,换外汇316.32万美元。主要销往香港、日本、巴基斯坦。1991—1994年出口很少,1995年出口创汇4 728.18吨,955.52万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河南是中国红枣主要产区之一。河南1953年开始收购红枣,当年仅收购30吨,60年代收购量一般年份均在500~1 000吨之间。自营出口始于1961年,当年出口18.3吨,最高年份为1974年,达729吨。到1990年30年间共出口9972.25吨。主要销往香港、日本、澳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孟加拉、澳大利亚、英、美等国家和地区,而香港为首要销售市场和转口地区。1981—1990年10年间共出口3 428.1吨,香港为2470.39吨,占总销量的75%以上。1992年出口红枣1 015吨,创汇119万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1995年出口数量减少为768吨,但由于红枣出口价格上扬,出口创汇额仍达118万美元。
河南平均年产辣椒3 000~5 000吨,品种很多。出口的主要品种有:周口大椒、安阳椒、商丘椒、河南绉椒(即灵宝线椒)及河南小椒(即山鹰椒)。1954—1960年共出口8 368吨,调广东口岸外销。自1961年开始自营,1962年出口38.4吨,最高年份的1973年达904吨。1981—1990年10年共出口辣椒干5 127.34吨,创汇531.75万美元。出口辣椒粉43吨,创汇35 470美元。1992年仅南阳地区就出口创汇1 000万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河南辣椒主要销往香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河南麻类不仅产量居全国之首,而且以品质优良而闻名于国内外。信阳红黄麻1991年出口创汇达338.70万美元,1994年出口创汇有所下降,但仍达106.65万美元。信阳地区还出口大量的麻袋。1984年以前,信阳麻袋系调拨兄弟口岸,出口数量不大。1984年下半年开始自营出口,1985年、1986年每年出口麻袋600多万条,创汇300多万美元,占全国出口量的5%,居首位。1991年出口量有所下降,出口创汇190万美元。河南红黄麻及麻袋出口到香港、法国、比利时、英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河南蜂蜜出口,过去由国家收购,统一外销,1952—1984年共收54 863吨,调天津口岸外销。1985年开始河南蜂蜜自营出口,当年销售243吨,创汇18.96万美元。自营出口后出口量逐年增加,1989年创汇316万美元,1990年创汇484万美元。进入90年代后,出口创汇额年均超500万美元以上,最高年份的1992年,创汇952万美元,比1985年增长50多倍。1995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达595万美元。主要出口到日本、德国、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美国、巴基斯坦、瑞士、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河南土特产品出口有两种形式:一是调拨出口(1956—1980年),主要调拨到上海、青岛、天津、广东、大连、湖北等6个口岸;二是自营出口阶段(1962—1995年)。自营出口又可分为三种形式:
❶对前苏联、波兰和捷克等三个国家直接出口,其特点是由总公司对外签订合同,由河南土产公司直接出口。
❷从1962年开始,由香港德信行代理成交,由河南土产公司直接执行合同,由河南驻广州办事处代为结汇。当时出口的商品有:黑木耳、百合、红枣、白瓜籽、白果、辣椒干、辣椒粉等商品。
❸从1975年开始,大部分商品由河南土产公司直接同外商洽谈、签约、出口结汇,1995年开始,全部土特产品转为自营出口。
河南土特产商品自营出口后,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同国际经济领域的相互交流,出口贸易逐步扩大,在巩固与发展港、澳、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美、中东市场,现已形成了以港、日、新、泰为主体,以欧、美为重点的外销网络,销售渠道遍及世界各地,与5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商社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50年代,主要与前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进行记账贸易。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对苏出口数量减少,开始对港澳地区少量出口。主要商品有黑木耳、红枣、白瓜子、白果、辣椒干等。“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机构合并,省土产进出口公司撤销,出口基本上中断。1974年省土产进出口公司机构恢复,重新对港澳出口。至80年代,全部商品逐步转为自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河南土特产品出口立足于原有的港澳市场,先在日本、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发展起来,接着向西欧、美、中东等远洋市场开拓。目前在对51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中,贸易量较大的有19个。其中100万~3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英国、美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津巴布韦。300万~500万美元以上的有伊朗、比利时、新加坡、泰国、荷兰、马来西亚。500万~1 000万美元以上的有意大利、联邦德国、印度、瑞士。1 000万美元以上有香港、日本、前苏联。
河南省土特产品出口数量见表8-3-4。
表8-3-4 土特产品出口数量
商品名称 | 单位 | 1962 | 1965 | 1970 | 1975 | 1978 | 1980 | 1985 | 1990 | 1993 | 1994 | 1995 |
黑木耳 辣椒干 红 枣 瓜 子 | 吨 吨 吨 吨 | 10.8 38.4 299 43.7 | 51 257 474 42 | | 17 59 441 124 | 40.4 137.3 602.5 5 | 39.8 276.1 648.5 48.48 | 21 258 222 | 64 115 320 | 16 159 294 | 30 42 279 | 11 181 768 |
生 地 山 药 | 吨 吨 | | 35 | 35 | 247 72 | 239 74.6 | 228.84 34.86 | 104 210 | 74 353 | 879 503 | 616 480 | 352 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