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发展提高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发展提高时期

(四)发展提高时期

1978年9月,第七次全国民政会议要求积极举办敬老院,提出“依靠集体,以养为主,民主管理,勤俭办院”的方针。10月,省民政厅在九台县召开全省敬老院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吉林省20年来敬老院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研究制定贯彻第七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的敬老院办院方针的措施后,各地用近两年的时间对敬老院进行全面整顿。各院成立有老人参加的院务管理委员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伙食管理、医疗卫生、安全保卫、劳动管理、资金使用、物资保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院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向老人进行时事政治、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整顿、进一步端正了办院方向,提高了敬老院管理水平,推动了全省敬老院事业的健康发展。1979年与1980年,全省新建敬老院74所,改建、扩建68所,有敬老院的乡(镇)占全省乡(镇)总数的74%,其中:双阳、乾安、梨树、东辽、和龙等18个县实现1乡(镇)1院。
1981年1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吉林省农村敬老院工作暂行办法》,这是吉林省关于农村敬老院工作的第一个行政性法规。《办法》明确规定敬老院的性质、办院方针、收养对象、经费来源、组织机构等。根据规定,各地把敬老院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进行具体研究部署,加快了农村敬老院的建设步伐。1981年至1983年,全省新建敬老院159所,改建与扩建176所,新建房舍10万余平方米。
1983年,全省为边境及长期贫困地区敬老院下拨房屋维修费200万元。同年8月,联合国人口流动基金会官员到双阳县奢岭公社敬老院考察,对吉林省敬老院予以肯定与好评。到年末,全省敬老院发展到880所,基本实现1乡(镇)1院。这年吉林省成为全国最早实现1乡(镇)1院的省份。
从1958—1983年,经过25年的建设与发展,全省敬老院共有房舍18 691间,其中砖瓦房占85%,有的盖起了楼房,安装了暖气、自来水。老人住室基本实现小间化,室内宽敞明亮,日常生活用品齐全,庭院四周有围墙,院内修花坛,栽种花草树木,有些院还修建凉亭、假山、长廊,供老人休息娱乐。全省敬老院共有耕地6.74万亩,林地1.13万亩,耕畜368头,汽车19台,拖拉机121台,各种大型机械428台,洗衣机703台,缝纫机613台,电视机664台,收音机1 462台,固定资产达1.3亿元,在院老人人均占有固定资产近6 000元。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费及管理费除依靠集体供给与社会支援外,各地还借鉴扶余县三岔河敬老院,海龙县(今梅河口市)新合镇敬老院,敦化市贤儒镇敬老院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老人生活的经验,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交通运输及加工、服务业。1984年,全省敬老院生产粮食394.5万公斤,饲养畜、禽14.5万头(只),总收入440余万元。
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推动了敬老院管理工作的改革。1984年,省民政厅在全省推广浑江市大阳岔乡对敬老院院长实行招聘制,对服务员实行合同制的经验。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工作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据双阳等15个县(市)统计,改革用人制度后,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7岁,党、团员占工作人员数的74%,初中以上毕业生占工作人员数的85%以上。这年,全省有532名敬老院工作人员分别被评为省、市(地、州)县,乡(镇)各级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占全省敬老院工作人员数的11.8%。
同年10月,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开展文明敬老院建设活动的通知》。文明敬老院的具体条件有五条:
❶经费筹集好(老人口粮,生活费相当或略高于当地群众实际生活水平,并当年全部兑现);
❷思想建设好(对老人,工作人员经常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习报纸,听广播);
❸院务管理好(勤俭办院,民主管理,帐目清楚);
❹老人生活好,(住宅宽敞,明亮,饭菜可口,衣被整洁,有病及时治疗,有文化娱乐活动);
❺服务质量好(工作人员热心为老人服务,落实岗位责任制,积极从事农、副业生产)。
文明敬老院建设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各地加强敬老院建设的积极性。年末,全省评出市(地、州)、县级文明院327所,占全省敬老院的36.9%,其中市(地、州)级文明院144所,占全省敬老院总数的16.25%。党的十二大召开以后,明确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创造文明敬老院的活动被纳入民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1985年5月,省民政厅下发《关于搞好评选省级文明敬老院的通知》提出在全省开展文明敬老院的评比活动,其评比条件是:
❶经费筹集好(人均生活费400元以上,口粮不低于300公斤,细粮比例在30%以上);
❷思想建设好(老人能听到广播,看到报纸,电视);
❸院务管理好(建立院务管理委员会。每15名老人配备1名专职服务员,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有病及时治疗。生活区与生产区分设,生活区要有宿舍,厨房、餐厅、游艺室、洗澡间,冬季有室内厕所,房舍必须砖瓦化,庭院要有围墙、树木、花草,老人住的是小间,室内设备齐全,衣被整洁);
❹老人生活好(饭菜多样可口,周日或节日改善生活,给老人过生日,按季节发放生活用品或零用钱);
❺服务质量好(工作人员待老人如亲人,老人有病饭到床头,药到床头,定期为老人洗澡、理发,对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要有专人护理)。1985年,全省有1 291名敬老院工作人员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占全省敬老院工作人员总数的26%。年末,经各地自检和全省复检,共评选了省级文明敬老院50所,省民政厅授予“文明敬老院”牌匾。评选省级文明院活动的开展,使全省敬老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与提高。这年。全省敬老院人均生活费600元(包括院内工、副业生产收入用于补助老人生活部分),比1984年提高20%;人均口粮325公斤,细粮占60%,其中1/3的院全部是细粮,老人饭菜多样可口,除节日改善生活外,平时定期改善。老人过生日,加摆酒菜祝寿。延边、长春、白城等地区的28所敬老院,老人人均年食肉33公斤,蛋7.5公斤、水果17.5公斤,发给零用钱49元,老人衣着冬有棉,夏有单,而且冬装夏装都在两套以上,内有衬衣,棉衣有罩。少数院还为老人做了节日服装,老人被褥一般都有两套被罩与床单,可随时洗换,保持卫生。敬老院的精神文明生活越来越丰富。各院的游艺室里备有报纸、画报、扑克、棋类,收录机、电视机等文化娱乐用品,还有各种书籍,有些院组织老人看戏,游园,游览名胜古迹,风景区,到工厂农村参观,县、乡文化团体与中、小学师生经常到敬老院放电影、演节目。有些院在节日组织老人开娱乐晚会,做各种集体游戏,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敬老院,每周都组织老人跳舞,唱歌,演唱自编自演的小节目,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欢渡幸福晚年。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农村的敬老院的发展数字为,1958年1 070所,入院人数12 781人;1979年敬老院695所,入院人数为13 520人;到1991年,敬老院为891所,达到一乡一院,入院人数为23 100人。服务人员6 000多人。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五)主要成就 ☛
000169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