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农村改革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农村改革时期

(四)农村改革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实行小段包工、包产到户和专业承包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79—1982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体制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过渡时期,农业生产投资的主体仍是集体。但农户生产经营范围扩大,生产投资增长较快,人均生产投入的现金从1979年的8.18元,增加到1982年的29.58元,增长2.6倍。
1983年全省农村普遍实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主体,是生产投资的主要承担者。1983年全省农民人均生产投入的现金为63.79元。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44.69元,占70.1%;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支出为19.1元,占29.9%。在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的现金中,农业投入占97.5%。其中,种植业支出占79.4%,牧业支出占12.6%,手工业生产支出占4.5%;对非农产业的投入仅占2.6%。
1984—1992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经营范围的拓宽,农户生产投资快速增加。1992年人均生产投入达到155.36元。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占87.8%,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支出占12.2%。这一时期,农民生产投入的增长,主要是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的快速增加,对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变化不大,多数年份在19元左右。农户生产经营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对农业投资比重下降,由1983年的97.5%,降到1992年的88.7%,下降8.8个百分点;对非农产业投资比重不断上升,由2.5%上升到11.3%。
1993—1995年,农户生产投资增长较快,每年增加额均在60元以上,1995年人均生产经营投入现金达到392.63元。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336.9元,占85.8%;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支出55.73元,占14.2%。在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的现金中,农业生产支出占90.6%,非农产业支出占9.4%。这一时期农户生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❶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业投资比较效益有所上升,刺激了农户对农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加大了投资力度,农业投资份额快速回升;
❷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增加了农户生产成本。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随着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变革,农户生产投资时升时降,但总趋势是显著增长的。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户生产投资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与1979年相比,农民人均生产投入的现金增加384.45元,增长47倍。

☚ (三)人民公社化时期   三、农村信贷 ☛
000033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