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厢记诸宫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厢记诸宫调》 金代董解元著。《西厢记诸宫调》,又名《弦索西厢》或《西厢弹词》,是今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而又标志了当时说唱文学水平的作品,也是王实甫以前写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最完美作品。董作本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并且吸收了其他作家同一题材的内容和民间传说。经过作者的再创造,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张生不再是一个薄倖男子而是一个有情有义的青年,崔莺莺一反柔弱女子的形象,敢于反对封建礼教和大胆地追求爱情。董作纠正了莺莺是“尤物”和称许张生始乱终弃的行径为“善补过”的封建观点,以出走和最终团圆代替了张生抛弃莺莺的悲剧结局。作品描绘了居于奴婢地位的红娘的光彩形象,表现出作者的进步思想。《西厢记诸宫调》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作品结构宏伟,故事情节曲折。作者以爱情纠葛为线索,用交叉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在相爱过程中的性格发展,同时巧妙地穿插了其他人物的活动,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夸张,或比喻,或烘托,或倒叙,故事情节曲折多致,为戏剧的分折奠定了基础。作品的不足之处,是情节不够集中,有的人物性格不完整。但这些缺陷不能掩盖它的思想光辉和艺术成就。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便是在它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西厢记诸宫调》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部杰作。 《西厢记诸宫调》 戏曲。董解元作。作品取材唐元稹的《莺莺传》,但改变了原作的主题与情节,进行了再创造。崔莺莺与张君瑞同寄寓蒲东普救寺,相互爱慕,后孙飞虎兵围该寺,要抢走莺莺,张生设计相救,莺母推翻许婚诺言,二人只得私下相爱,后被发觉,张生遂上京赶考得中进士,又大病一场,此时郑恒向莺母说张生已另娶,莺母便将莺莺许郑恒,张生回,真相大白,二人遂私奔而团圆。作品反映了青年婚姻自主的要求,歌颂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和斗争的精神。人物形象的刻画比较生动,莺莺敢于反对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张生有情有义、忠于爱情。作品还围绕他们塑造了两组对立的形象,也十分生动。作品选用乐曲十五宫调,相间换用,谱成193套曲,长达五万多字,脉络分明,情文相生,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叙述和描写都挥洒自如。作品还吸收了民间口语融合古典诗词的句法,朴素而流畅,给元代王实甫创作《西厢记》以很大的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