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乐茶座等社会文化市场发展
竞争机制引进文化事业,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提高和发展。1980年,首先是广州市 一些宾馆举办音乐茶座,并自办轻音乐队。随后,不但城市办,而且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也兴办起来,全省各地开业的音乐茶座达200处之多。接着,许多文化馆(站)文化室举办了群众舞会、桌球室、录像放映点、电子游戏室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社会文化市场。1981年11月,省政府批准了关于开办音乐茶座、群众舞会的暂行规定,省和一部分市、县先后成立了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到1986年,省文化主管部门同有关单位联合或分别制订了各种文化活动项目的管理条例和规定。1987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社会文化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商讨完善管理机构和办法。现在全省各市、县基本上都建立了社会文化市场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对社会文化市场进行了经常性管理。从而,使整个社会文化市场继续健康地稳步发展。到1991年底止,全省社会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达10 042个,其中轻音乐团队160个,音乐茶座148个,歌舞厅635个,电子游戏室2 683个,桌球室3 245个,录像放映点2 683个,大型游乐场106个。群众业余美术、书法、舞蹈、音乐、摄影、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群众自由组合的书画社、美术组、乐器组、摄影组等等。顺德县龙江镇出现一个父子3人组成的书画社。文化个体户、专业户遍布城乡。湛江市辖5个县,有文化专业户2 094个,高州县文化专业户则多达1 026个。全省电影放映专业户占全省电影放映队总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