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花卉
上海种植花卉历史悠久,300年前已有农民种花,提篮上市。新中国成立前,上海地区主要生产香石竹、菊花、月季、腊梅和水仙等。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园林花卉业蓬勃发展,其中,上海植物园、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上海市林业站、上海市花卉良种试验场等单位进行了花卉的研究与生产。80年代以来,花卉业全面兴起。目前,生产的花卉主要有香石竹、菊花、月季、非洲菊、仙客来、水仙、风信子、晚香玉、唐菖蒲、小苍兰、百合等11种。
1.香石竹。香石竹俗称康乃馨,原产南欧至印度,上海地区栽培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露地栽培品种和温室栽培品种,依其花色又可归纳为黄色系和红色系。1982年起, 上海岗林科研所开展J了香石竹育种研.究, 获新品种30个, 选出杂种类型130个, 填补了国内自育种苗的空白。同年, 脱毒种苗生产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1995年, 上海市花卉良种试验场主持的香石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全市推广后, 种植面积已近200)公顷, 占全国面积的50%。
2.菊花。上海栽培菊花历史悠久, 现已成为重要切花之一。依花型町分为大菊、中菊和小菊, 瓣型多种, 而栽培中以大菊为主, 目前栽培品种约1 200个, 并有部分切花出口日本。
3.月季花。中国月季花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已有栽培。目前, 广泛栽培的是现代月季, 为中国月季和欧洲蔷薇杂交而成。60年代龙华苗圃建月季园,70年代上海植物园建月季园。目前, 栽培品种约1 000个。
4.非洲菊。非洲菊又名扶郎花, 原产非洲南部。80年代开始引进非洲菊作切花生产, 主要有橙黄、粉红、大红、黄色、紫色等多种花色及单、重瓣品种。1995年栽培面积近4公顷。1987—1990〕年, 市农科院园艺所研究了非洲菊的设施栽培技术, 以无土栽培为中心, 生产优质切花。
5.仙客来。又名兔子花, 原产南欧、地中海一带。1982年, 市园林所进行了仙客来品种选育研究,以植株矮、花色好的品种作母本, 花枝多、长势强的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 再将后代同一花色、花型的优良单株, 按家系组合进行姐妹交, 选出了洋红皱边、杜鹃紫、紫红、皱粉、深红等16个品种, 综合性状均符合出口要求。
6.水仙。原产中国和地中海沿岸。我国栽培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以福建漳州和上海崇明所产最为有名。崇明水仙, 盛时年上市百余吨。80年代起, 市园林所对水仙进行了研究, 证明崇明水仙和漳州水仙均为同一来源的中国水仙。
7.风信子。原产欧洲、非洲南部及小亚细亚一带, 具各种颜色及重瓣品种。也有大花和小花、早花和晚花品种。1985年, 市农科院园艺所进行风信子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和冬季催花技术研究, 从荷兰引进种球, 采用鳞片组织培养, 能诱发大量小鳞茎, 比自然繁殖提高20~300倍。
8.晚香玉。俗称夜来香, 原产墨西哥, 多为单瓣品种, 也有重瓣品种。1988年, 市园林所对晚香玉进行球根类型、冬季管理、球根预处理、种植适期、密度等因子进行比较试验。选择开花率高的品种, 适时、快速控球, 改进贮放管理条件, 植前催芽, 采后及时复壮等综合措施, 提高了开花率。
9.唐菖蒲。俗称菖兰, 原产非洲, 上海引种已有70余年历史, 多露地种植, 类型多种, 早种60天见花, 多以切花应市, 大种生长期90~120天, 花型大, 瓣厚色艳。现有新品种多为大种杂交所得, 目前已成为重要切花之一。
10.小苍兰。原产南非, 30年代引入_上海后, 陆续育出切花品种。目前栽培品种。都是从Freaqia re-fracha与F. avmstrongii杂交, 染色体加倍、突变等途径获得。目前栽培的主要为白色、粉色和黄色三个花色的品种。
11.百合。百合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较高档切花之一, 我国分布广泛, 生产上有盆栽及切花栽培两种。90年代以来, 上海地区开始种植百合, 市农科院园艺所进行了百合的试种繁殖及杂交, 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栽培的品种6个, 并培育了杂交材料600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