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博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博喻

博喻

用一连串的形象来表述、形容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六:“韩、苏两公为文章,用譬喻处重复连贯,至有七八转者。韩公《送石洪序》云:‘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决江河下流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苏公《百步洪》诗云‘长虹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之类是也。”

☚ 借喻   纤小 ☛

博喻

又称复喻、连喻、联比、莎士比亚式比喻。比喻之一。运用一系列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使比喻更精密、更形象。如:“‘砰’的一声,郎平的一记重扣,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掌声,像海涛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用“海涛击岸”、“山洪爆发”和“飞瀑倾泻”三个喻体来比喻本体“欢呼声和掌声”。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参见“比喻”。

博喻

博喻

用几个喻体描绘一个本体,用多种事物表现一种事物的一种比喻方法。宋·陈骙《文则》:“博喻,取以为喻,不一而足。”钱钟书《管锥编·周易正义·乾》:“说理明道而一意数喻者,所以防读者之囿于一喻而生执著也。星繁则月失明,连林则独树不奇,应接多则心眼活; 纷至沓来,争妍竞秀,见异思迁,因物以付,庶几过而勿留,运而无所积,流行而不滞,通多方而不守一偶矣。若夫诗中之博依繁喻,乃如四面围攻,八音交响,群轻折轴,累土为山,积渐而高,力久而入,初非乍此倏彼、斗起忽绝,后先消长代兴者,作用盖区以别矣。”如《诗经·小雅·斯干》,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形容建筑物的形态:“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运用博喻,可以从不同的几个侧面突出事物的特征,展现事物的全貌,可以深刻地、形象地阐明较为复杂的事理,可以借助多种形象创造铺排出浩繁多姿的艺术境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博喻的形式,或是以多种比喻比一种事物的各个方面,或是以多种比喻比一种事物的一个方面。运用时,须根据文章的需要,选用适当数量的比喻,不宜堆砌,以免繁缛冗杂。

☚ 比   兴 ☛

博喻

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设喻去说明同 一个本体的一种比喻格。在格式上以明喻、暗喻出现的居多,以借喻和其他比喻形式出现的也有。运用这种比喻可以细致、全面地说明本体的各种特征,把本体表现得深刻广泛,且有增强语势的作用。如杨朔 《画山画水》:“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象莲花,象海棠叶儿,象 一挂 一挂的葡萄,也象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 借喻   倒喻 ☛

博喻

比喻的一种。亦称“联贯比”。即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或摹状事物,或推求事理,或增强语势。如《庄子·齐物论》: “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用“似”做喻词,连设八喻,以摹“窍穴”之状。

比喻

比喻

比(比况;比拟;比方;比仿;比并;比譬;比类;比例;打比;仪比;称比;打比方) 喻(设~;暗~;直~;辟喻;引~;拟喻;称喻) 方 况(以古~今) 譬(譬喻;譬谕;设譬;取譬) 拟(拟伦;拟质;拟谕) 辟 皆 谕 指儗
把某物比作:譬之
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借喻
 借事物打比方:托物陈喻
不直接点明的比喻:隐喻
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喻说明某事物:明喻
解说比喻:解譬
引证比喻:征喻
说话从远处引证,作曲折的比喻:远引曲喻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设象
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拟于不伦儗非其伦
运用比喻手法时,喻体取自文中的特定情境:就近取譬
广泛地运用比喻:博喻
确切的比喻:确喻
比喻不当:拟非其伦 拟于不伦 拟不于伦 比拟不伦
 以丑比美,比拟不伦不类:刻画无盐 刻画唐突 唐突西施 唐突西子
没有什么可与譬比:无可比拟 无可比象
(用某些类似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比喻)

另见:比较 模仿 举例

☚ 比喻、假设   讽喻 ☛

博喻bó yù

广为譬喻。《礼记·学记》:“能~~,然后能为师。”

博喻

博喻

同时连用几个比喻,去比同一个本体(人或事物),从本体的各个特征去说明或描绘。又称“复喻”。宋陈骙《文则》说“博喻,取以为喻,不一而定。《书(指尚书)》曰:‘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甘霖”。这段话出自《尚书·说命上》,殷王武丁用了三个比喻来说明大臣傅说的作用,即磨刀时,傅说可以起磨刀石的作用,过大河时,他可以与舟楫相比,天大旱时,他可以象甘霖一样。运用博喻须注意喻体忌雷同,要从本体的不同特征去寻觅新颖合适的喻体,从而使本体形象更鲜明具体。另外,在运用博喻中一般不换主体。还有一种博喻将几个比喻连在一起比几个意思。如唐韩愈《送石处士序》文中“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用了五个比喻,分别表示议论的流畅(若河决下流而东注)、熟炼(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洞察力(烛照)、有预见性(数计而龟卜),被比的是“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四个意思。这种博喻中几个喻体对要比的几个意思均适用。这与《尚书》那个文例(分开来比)不同,是一种合起来比的特殊博喻(以上可参见周振甫先生《文章例话》)。这两种运用博喻的方法,也可以交叉使用。

☚ 割裂   暗引 ☛
000050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