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竹类资源
河南省竹类植物有斑竹、淡竹、毛竹、桂竹、甜竹等23种、2个变种、5个变型,约占全国总数的7.5%。1993年底竹林总面积1.29万公顷,年产毛竹9.7万根,乡土竹2 289万公斤。
河南省栽培竹子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瞻彼淇澳,绿竹猗猗”的诗句,记载淇河流域竹林繁茂情况。北魏时期,洛宁是“山川澄秀,竹木蓊郁”的竹木之乡,其竹材和竹器行销全国西北各地,被誉为“河南竹器”。从隋唐到明代,在博爱、沁阳一带就设有专管竹子的官吏,博爱许良一带就有“竹坞”之称。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河南省引种毛竹,组织南竹北移。经过1966—1976年10年的试验,1976—1980年4年的大发展,全省毛竹面积曾达到0.67万公顷,栽培区域从淮南到淮北达15个县、市。
河南省的竹林集中分布于信阳地区的商城、罗山、固始、信阳县;驻马店地区的正阳、确山县;南阳市的内乡、南召、西峡县;洛阳市的洛宁、嵩县;三门峡市的卢氏县;焦作市的博爱县、沁阳市等。其中信阳地区竹子产量最大,年产量达到1500万公斤,大部分为毛竹。博爱县和沁阳市一带现有竹林666.67公顷,主要是斑竹,亩产达1 250公斤,是我国黄河以北最大的竹林基地。洛宁县有淡竹466余公顷,其中兴华竹园8公顷,年亩产竹材3 000多公斤,是我国淡竹高产典型之一。卢氏县是豫西的刚竹基地,有大小120多个刚竹园。固始县板栗园一带则是信阳最大的桂竹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