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畜牧业区划
畜牧业在京郊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保障首都的副食品供应,发展农业,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自然环境、饲料资源、饲养技术、社会需求和畜牧业生产分布状况,将北京市畜牧业生产划分为3个区域。
1.近郊平原乳牛、蛋鸡生产区。本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个近郊区,共37个乡镇、农场。畜牧业生产以规模化饲养乳牛、蛋鸡为主,生产水平较高。1990年生产商品牛奶6.55万吨、生猪51.55万头、鸡蛋4.37万吨,分别占全市商品总量的33.26%、18.74%、24.55%。1992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已将本区(除海淀区山后和丰台区河西外)划入规划市区,因此该区的畜牧业发展必将受到限制,现有畜牧场大部分将改转其他用地,能保留的畜牧场也将严格按规定标准防治环境污染。
2.远郊平原猪、鸡、牛、羊生产区。本区包括顺义、通县、大兴3个县的全部和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等山区县的平原部分。畜牧业发达,是北京市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1990年全区提供商品牛奶11.5万吨,占全市商品奶总量的58.55%;肉类产品中,商品猪占全市商品猪总量的65.79%,商品牛、羊、兔均占全市同类商品总量的70%以上,其中以商品猪数量最大,为181万头,肉牛4万头,肉羊39万只,肉兔13.9万只;禽类产品丰富,商品鸡蛋11万吨,占全市总量的64.3%,商品肉鸡1 770万只,占全市的82.59%,淘汰蛋鸡586.9万只,占全市总量的55.19%,北京鸭373.5万只,占全市商品鸭总量的67%。本区土地多,粮田面积大,可为畜牧业提供较多的粮食饲料和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反过来,畜牧业的发展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二者相得益障。
3.远郊山地丘陵草食家畜生产区。本区包括门头沟区、延庆县的全部及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等县区的山区部分。畜牧业生产以草食家畜为主。根据本区自然条件和生产状况,进一步划分为西北部山地丘陵山绵羊生产亚区和延庆盆地猪牛羊生产亚区两个二级区。
(1)西北部山地丘陵山绵羊生产亚区。本区包括门头沟区的全部和房山、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县区的山地部分。畜牧业生产以草食家畜为主,但商品量不大。1990年出售肉羊12.7万只、肉兔4.5万只,分别占全市商品量的23.44%和23.94%,其他畜种的商品量则较小。本区耕地少,山场广阔,草地面积较大,对发展畜牧业有利,但由于对草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大部分草地放牧过度,部分草地发生退化,载畜能力下降,又因生产手段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冬季饲草缺乏,家畜冬瘦春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本区应根据山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以农民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集中投资,重点攻关;在畜种安排上,以山绵羊为主,发展多种养殖(包括特种养殖在内的多种养殖;同时改良草场,建设人工草地,以草定畜,科学轮牧。
(2)延庆盆地猪牛羊生产亚区。本区包括延庆盆地的12个乡镇和1个农场。畜牧业生产以生猪、肉牛、乳牛、奶山羊、蛋鸡为主,其中羊奶、肉牛、牛奶、鲜蛋的商品量分别占全市的17.55%、11.43%、5.45%和2.76%。本区耕地较多,有比较丰富的粮食和农作物秸秆,养猪、奶牛和养羊业有一定基础。限制性因素是远离城区,远输不便,信息不灵。本区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高畜产品的质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畜种安排上,以草食家畜为主,适当发展蛋鸡、猪和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