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气候条件分析与评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气候条件分析与评价

(五)气候条件分析与评价

1.气候优势。湖南省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富足, 雨水丰沛, 光能充裕, 能够满足亚热带植物和水稻等多种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在主要农作物生长季节的4—10月, 太阳辐射总量、积温和降水量均占全年的70%~85%, “光热水基本同季”, 组合效应好, 农业利用有效性高。这是湖南省农业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为喜温喜湿的水稻和多种叶、茎类作物如茶、麻、桑、瓜果、蔬菜、林木等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2.气候不利因素
。湖南省农业气候条件, 从总体来说是比较优越的, 但是气候的年际和季节的多变性, 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这就是低温 “寒害” 和水热不调。
(1) 春秋低温“寒害”。历来 “四月寒”、“五月寒”、“九月寒”称为 “三寒”, 严重威胁着湖南省双季稻生产。4月冷空气入境时, 一般连绵阴雨3—5天, 最长可达半月以上, 对早稻播种育秧及春播的棉、豆、薯、菜等出苗、齐苗影响很大。湘北洞庭湖地区是冷空气入侵前哨, 强度大, 南移速度快, 到达湘南后才有减弱; 但湘南又常受南来暖湿气流和山地影响, 时进时退, 不仅降湿幅度大, 而且持续时间也较长。阴明山和骑田岭南侧的新田、宁远、道县、宜章、临武等地, 受强冷空气影响较小。冷空气活动规律, 一般3月中旬至4月, 每月平均3~4次, 5月2~3次, 每隔7~10天一次, 入侵时间, 湘北比湘南早1天左右。阴雨低温时间长的1955、1960、1965、1969、1972、1976、1980、1983等年份, 各地都出现较严重的早稻烂种、烂秧现象, 延误了插秧季节。春季阴雨时间长, 田间温度大, 导致小麦赤霉病流行,油菜、蚕豆、豌豆等角荚发芽霉烂, 严重影响收成。
早稻移栽后, 遇上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5℃连续3天以上的阴雨天气, 则影响返青成活, 导致烂根死苗。5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20℃连续3~5天以上的阴雨天气, 严重影响早稻分蘖和早、中熟品种幼穗分化。据新中国成立后多年资料统计, 大部分地区造成危害的3~4年一遇; 而洞庭湖及湘西部分地区稍多, 2~3年一遇。早稻严重减产的年份有1959、1973、1975、1977和1993年。
9月, 正当晚稻抽穗扬花及棉桃吐絮时, 北方入侵的冷空气使日平均气温下降到20℃ (杂交稻22℃)以下, 连续3天以上或伴有大风阴雨时, 常造成稻、棉减产, 灾重者可使水稻生理机能衰退, 空秕粒增加, 甚至不能抽穗。这种 “寒害” 出现在 “秋分” 至“寒露” 之间, 习惯称为 “寒露风”, 严重发生年份有1957、1965、1967、1972、1974、1977和 1997年。湖南省 “寒露风” 出现时间, 由于地形、地势及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冷空气势力强弱而有差别, 一般是湘西、湘北偏早, 湘东、湘南偏迟; 山地则随海拔高度上升而提早,每升高100米早2~4天。若以日平均气温20℃出现机率80%保证率为晚稻安全齐穗期,则洞庭湖及涟邵以北部分地区应为9月20 日前; 湘江流域及炎陵县、资兴和邵阳盆地、沅水谷地为9月25日前; 宜章、江永10月 1—5日; 海拔300米以上地区大多为9月 10—15日。杂交水稻要求温度较高,其安全齐穗期提早5天左右, 大部分地区应为9月10—15日, 湘北及洞庭湖区为9月 10日前; 湘西山地出现“寒露风” 早, 故以一季中稻为宜。
(2) 冬季冰冻。冰冻主要给越冬作物和亚热带经济林木和果树带来危害, 并压断杉、松、竹、电杆、电线等。冰冻一般出现在12月底至翌年2月中、下旬, 各地年平均冰冻日0.4~7.2天, 总的是山地多于丘陵、平原。
湖南省20世纪来的6次大冰冻出现在1905、1929—1930、1954—1955、1964、1969、1976—1977年。每次冰冻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特别对亚热带喜温经济果木造成严重危害。1954—1955年冰冻后, 湖南省柑橘产量由2 500多万千克减至1 000多万千克,1969、1977年冰冻后, 柑橘产量也大幅度下降。
(3) 冰雹大风。冰雹是破坏性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常伴随狂风暴雨。虽出现时间不长, 但造成损失很大。1958、1979、1983年湖南省出现几次大冰雹,都造成了严重灾害。冰雹多出现在春季, 夏季也偶尔发生。各地平均每年0.1~2.3天, 2~3年一遇。分布趋势是湘西北多, 湘东南少; 山地多, 平地少。雪峰山以西的沅陵、芷江、吉首、花坦一带及武陵山北部的桑植、石门等地, 是主要的多雹地区, 平均每年1.5天以上; 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2~4天, 阳明山以南的丘陵山地是少雹地区, 平均每年0.4天以下。
湖南省平均风速, 除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外,多为1.2~3.5米/秒, 洞庭湖及湘江流域最大, 平均风速2~3.5米/秒。湘南、湘西、山地风速较小, 平均在1.5米/秒以下, 多偏北风, 但与地理位置、河流和山脉走向密切相关。如洞庭湖地区多北风和东北风, 资水上游多北风, 沅水流域多东风, 澧水流域多偏东风。
湖南省境内大风四季常见, 而以春夏居多, 占全年70%~90%, 秋冬较少。地域上以洞庭湖地区最多, 岳阳、南县、沅江等地年平均达20~35天; 其次桂东、零陵、衡阳、韶山等地, 年平均15~20天;幕阜、南岭和湘西山地最少, 年平均不到5天; 湘中孤山南岳山顶平均每年107.7天。
3.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1) 合理利用热量资源, 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通常5℃是冬作物 (如冬小麦) 的生长和林木树液流动的起点温度, 10℃是喜温作物和林木生长的起点温度, 15℃是作物和林木开始积极生长的温度, 20℃是喜温作物生殖器官形成和发育的临界温度。这些界限温度目前已被农业上广泛采用, 并被实践证明是切合实际的指标。但过去使用的一般是多年平均值, 通常只有50%左右的保证。对于低温较频繁的情况来说,农业生产上使用气候平均值是不稳定的和不安全的。湖南省农业气候区划中, 使用80%保证率的界限温度出现日期与界限温度以上积温来进行农业气候鉴定。在农业生产上, 用这种指标来安排生产, 既比较安全可靠, 又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以长沙1961—1980年的20年气候资料为例, 按平均值统计,≥10℃的活动积温为5 457.8℃, 实际上20年中只有9年积温大于此值, 保证率不到50%。稳定通过10℃的初日是3月23日, 终日为11月21 日; 稳定通过20℃的初日为5月14日, 终日为9月28日。按80%保证率统计, ≥10℃的活动积温为5 280℃, 比平均值少177.8℃, 20年中有15年大于此值, 稳定通过10℃的初日推后3天和终日提前8天, 稳定通过20℃的初日推后8天和终日提前3天, 终日为9月25日。这样, 长沙地区安排生产也有两种方案。如按平均值, 10℃积温为5 457.8℃, 双季稻品种可以用迟熟早稻品种与迟熟晚稻品种搭配; 早稻在3月23日以后播种, 常规晚稻在9月28日前齐穗。如按80%保证率≥10℃积温为5 280.0℃, 双季稻只能以中熟品种和迟熟品种搭配, 早稻在3月26日以后播种, 常规晚稻在9月25日前扬花。这两种方案中, 以平均值为依据, 10年只有5年有把握; 而以80%保证率为依据, 则10年中有8年可获丰收, 能达稳产高产的目的。这不仅在水稻生产上, 而且在整个农业生产季节的安排上,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2) 山丘区应按立体农业结构分布。湖南省多山丘, 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 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农业气候类型。农业气候区划根据不同山系的≥10℃积温和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 将全省山丘区按南北部不同海拔高度 (北海气候类型海拔高度较低), 确定了五个不同层次的农业气候类型 (见表1-2-3)。

表1-2-3 湖南省山丘地区不同海拔高度气候类型表

类型
代号
海拔高度
(米)
低层主导指标
80%保证率10
℃积温 (℃)
低层辅助指
标10~20℃
积温 (℃)
高层主导指标
年平均气温
(℃)
高层辅助指
标10℃积温
(℃)

<300或<500
300~500或
500~700
>4 800
4 400~4 800
>4 000
3 700~4 000
> 16
15~16
 
500~700或
1 000~1 200
3 500~4 4002 700~3 70012~15 

1 000~1 200或
1 500~1 650
> 1 500~1 650
  10~12
<10
2 800~3 700
<2 800

❶海拔400米 (湘北300米, 湘南500米), 以下命名为Ⅰ类气候暖热双季稻垂直亚带。这是主要农业活动层, 种植业和养殖业大多分布在这层。以水稻为主体的种植制度能采用双季稻加冬作, 一年三熟;大多数早粮和经济作物也适宜采用多熟制; 主要农事活动以及一般地面气象观察, 也在这一高度范围内。

❷海拔400~600米 (湘北300~5004米, 湘南500 ~ 700米) 称Ⅱ类气候温热带亚热带经济林垂直亚带。这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五熟地带, 适宜一季稻, 旱粮和经济作物、经济林的种植。由于地貌的影响, 气候上的暖区、暖带 (或逆温层) 多分布在这一高度范围内。

❸海拔600~1 100米 (湘北500~1 000米, 湘南700~1 200米) 称Ⅲ类气候温和亚热带用材林垂直亚带。这是一年两熟地带, 又是宜林地带, 大致是经济林的适宜上限和用材林的主要分布区。

❹海拔1 100~1 500米 (湘北1 000~1 500米,湘南1200~1 650米), 称Ⅳ类气候温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与山地牧业垂直亚带。这一层可以栽种少数旱粮与经济作物, 药材等, 森林多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并有部分草场资源可供利用。

❺海拔1550米以上称Ⅴ类气候温冷落叶阔叶林与山顶灌丛垂直亚带。这一层温度低, 风力大, 潮湿重, 农业很少利用。有少数高山树种, 但破坏后大多退化为草丛灌丛, 难于恢复。可发展耐寒针叶林, 逐步改造利用。
(3) 充分利用小气候区。由于地貌条件和水体效应的影响, 在山地和大水体附近普遍存在逆温层和“暖区”。一般在冬季晴天的夜晚, 海拔300~500米的空气层的温度比300米以下的空气层要高3~4℃,成为逆温层或 “暖带”。在连绵的群山中, 下有溪谷、盆地的山腰地带, 通常在秋、冬季有两个逆温层, 第一层在相对高度50米到100~200米之间, 第二层在相对高度600~800米附近。海拔100米逆温率为2~4℃, 最高可达6℃。由于湖泊、水库的水体效应,其周围有些地区在冬季成为 “暖区”。一般西北面有山体阻挡的群山中, 也可出现 “暖区”。至于小到几亩、几十亩的 “暖区”, 则到处常见。这种逆温效应,能保护农作物和常绿果木安全越冬, 许多县利用这种“暖区”, 暖带发展柑橘生产, 避免了冻害,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查清这些 “暖区”、“暖带” 的分布、类型、等级以及范围、面积, 对于开发山区和水域周围的土地资源, 发展农业生产, 是一件很重要的科学工作。
☚ (四)气候地区差异   第三节 水资源 ☛
000134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