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曾侯乙”铜编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曾侯乙”铜编钟

“曾侯乙”铜编钟

战国·曾。打击乐器。1978年夏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钮钟19件,甬钟45件,另有楚惠王熊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1件,计65件。钮钟最小的一件通高20.4厘米,重2.45公斤;最大的一件通高39.9厘米,重11.4公斤。其上均有标明音律、音阶的铭文,如“商”、“𦏴曾”等,且多错金。甬钟最小的一件通高37.3厘米,重8.3公斤;最大的一件通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钟上皆有错金铭文,钲部为“曾侯乙乍𦏴(持)”六字,余为标音与乐律铭文,诸如: “𦏴曾”、“宫曾”、“峉角”、“𦏴角”、“峉曾”、“峉反”、“宫反”、“商”、“宫角”、“峉”、“𦏴”、 “宫”、 “商”、“下角”、“少𦏴”、“少商”、“角反”、“𦏴反”、“商曾”等。镈钟通高92.5厘米,钮高26厘米,重134.8公斤。钲部有铭文三行31字:“隹(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阻),楚王酓章乍(作)曾侯乙宗彝,之于西,其永𠱾(持)用享。”内容与音乐无关,是惠王酓(熊)章得知曾侯乙死后赶铸送给曾国的,它挂置在钟架下层最显要的位置。编钟总重量为2500公斤。编钟架为曲尺形,上、中、下三层,铜、木结构,通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曲尺另一面长3.35米)。七根横梁(笋)上髹黑漆彩绘纹饰和刻文,两端为浮雕、透雕的龙、鸟、花瓣等纹饰的青铜套。架的中、下两层各有三个造型端庄,神态安详,束腰、佩剑的钟铜人。这六个铜人,以手或头通过榫卯结合承托横梁,十分稳固。下层的铜人连座,通高1.17米,重321公斤。全套钟架,可自由装卸,共由245个构件组成,结构非常合理,连悬钟的挂钩的设计也不草率,如下层的爬虎形状的挂钩,就由7个部件合成,扣紧钟架,既实用又显得雄壮美观。钟架近旁还有六个丁字形彩绘木槌和两根彩绘木棒,以供敲、撞编钟之用。如此完美的铜编钟的出土,无疑是我国考古史上的若干重大发现之一。其精美的青铜铸造水平,令人观为叹止。诸多的铭文,对研究战国时曾国的历史,曾、楚的关系,特别是对民族音乐史的研究,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专家据钟上标音铭文和实际测音,每件铜钟均能发出两个乐音,同套编钟上有可供旋宫转调的12个半音。全套编钟音域宽广,五个八度,12半音齐备,高音明亮,中音悠扬,低音浑厚深沉,至今仍可演奏出古今中外较为复杂的和声、复调、转调的乐曲,所有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对于解决我国民族乐律上的若干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出土的乐器,还有笙、排箫、琴、瑟、笛、鼓、编磬等八种包括编钟在内共计124件。其中排箫、建鼓、和五弦乐器为首次发现。笛,则是迄今所见我国最早的横吹竹笛。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文物,除乐器外,还有青铜礼器,玉器,金器,漆木,竹器,兵器,车马器,竹简等,件件都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科学和文化提供了珍贵而翔实的资料,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 “吴王夫差”错金铜矛   蟠虺纹大铜缶 ☛
000040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