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曲折变化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曲折变化阶段

(二)曲折变化阶段1958—1978年

1958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当年3月,福建省供销合作社同省商业厅合并,各地、市、县供销合作社也先后同当地商业局合并,绝大部分基层供销合作社都改为商业办事处或营业所。合并后,供销合作社原有一套民主管理制度被废除,社员代表会和理事会、监事会停止活动;各级供销合作社都变为国营商业组织,由集体所有制改变为全民所有制。农村商品流通,按照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要求,关闭集市贸易,国营商业成为单一流通渠道,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在购销活动上,实施“大找、大购、大销、大办”方针,脱离了客观实际。3年合并期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资财损失至少8 694万元。
在农村商业受到削弱,国民经济出现困难的情况下,1961年中共中央作出恢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决定。同年7月,省委决定恢复省供销合作社机构。各地基层供销合作社陆续从当地商业局分出。1962年,按有利商品流通,便利群众,符合经济核算的原则调整基层供销合作社。调整后的机构,采取按经济区域以集镇建社、以区建社和以大公社建社3种形式。全省设置725个基层供销合作社,比1960年减少234个。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网点,全省设4 092个供销处、1.25万个购销点,还开放931个农村集市贸易。供销合作社恢复后,继续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从服务农业生产出发,千方百计组织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执行国家对重要农副产品派购政策,帮助社队集体经济为主,组织农村副业生产,开展“小秋收”活动,扩大农副产品收购。全省有482个基层供销合作社设立农民贸易服务部,省、县供销合作社建立贸易货栈,开展自营业务,推动了城乡物资交流,平抑了物价。
1964年开始,供销合作社配合农业部门,承担以种、养、采、加、运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多种经营任务,由供销合作社拨出扶持生产的各项资金和物资,供应种苗种子,参与技术辅导,扶持社队副业生产,建立以毛竹、土纸、茶叶、水果、烟叶、麻类、植物油料等土特产品为主的一批多种经营生产基地。1965年与1962年比较:烤烟、黄麻、土纸、香菇等11种重要农副产品的收购量都增长1倍以上;化肥、农药的供应量分别增长2.3倍和3.5倍。
在1966年5月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中,福建供销合作事业同样蒙受严重影响。1968年与1965年比较,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购、销、利都大幅度下降,其中购销额下降18.4%,利润总额下降26.4%。
1970年,按一个全民所有制、一条流通渠道的体制调整商业机构,组织流通领域大合并。省供销合作社再度并入省革委会商业局,专区、市、县供销合作社并入当地商业部门。1970年春,省革委会向全省推广福州市建新公社把供销合作社、粮店、信贷社、缝纫社、食品部、粪便管理站等6个单位合并成立综合服务部的做法,基层供销合作社再次划给当地人民公社领导和管理。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住院期间亲自嘱咐要把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替农民说话。随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再次恢复,福建省也于1976年1月恢复建立省供销合作社。到1975年底,全省设立农村基层供销合作社859个,比1969年底合并前652个增加207个。
供销合作社在全省恢复后,全部工作纳入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轨道,加强农村网点建设,发展多种经营,从各方面支援农业生产。到1978年止,全省恢复建立65个县(市)供销合作社和2个郊区供销合作社,乡村代购代销点发展到12350个,基本上实现每个生产大队有一个点; 化肥年供应量首次突破100万吨,有40多个县建立“二土厂”(土化肥厂、土农药厂); 扶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近13.3万公顷。由于“左”的影响没有消除,农村集市贸易没有放开,农村商品流通基本上是供销合作社单条渠道。恢复后的供销合作社仍以“官办”面目出现,民主管理制度受到削弱, 农民集体所有制的性质未能真正体现。

☚ (一)创建振兴阶段   (三)改革发展阶段 ☛
0000834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