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高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高潮

(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高潮

国共合作建立后,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加速筹建黄埔军校,委任蒋介石担任筹备委员会委员长,2月6日,筹委会正式成立,分设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五部。不久,孙中山委任廖仲恺为筹委会代理委员长,负责筹建军校。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合作下,军校的筹建工作顺利完成。3月27日,举行了入学考试,录取学生500多名。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在6月16日隆重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做了长篇演说,希望军校的学生学习和掌握三民主义,将来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黄埔军校的校长由蒋介石担任,党代表廖仲恺。下设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副主任叶剑英;教练部,主任李济深,副主任邓演达;政治部,主任先是戴季陶,后为周恩来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军校又在潮州、南宁、武汉、长沙等地建立了分校,扩大了招生范围。
黄埔军校遵循的是军事和政治并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针,因此,黄埔军校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干部。以军校学生为骨干成立的国民革命军,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战功显赫,成为以后北伐战争的基本力量。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首先是以稳定广州的革命政权开始的。1924年8月,广州商团以陈廉伯、陈恭受为首发动叛乱,他们煽动黑市,开枪杀人,并张贴反动标语,要求孙中山下台。商团的叛乱,引起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极大愤慨,他们力劝孙中山采取严厉措施,镇压叛乱,巩固政权。10月中旬,孙中山成立了镇压商团叛乱的临时指挥机关“革命委员会”,任命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许崇智、陈友仁、谭平山为全权委员。10月15日,孙中山下令五路大军包围商团军盘踞的西关,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战斗,商团军被迫投降。镇压商团的叛乱初步稳定了广州革命政权,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24年7月,北京学生联合会联络50余团体组成反帝大同盟,接着,上海、武汉、天津等地也先后组织了反帝大同盟,广泛掀起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号召。孙中山深受鼓舞,于11月1日偕宋庆龄离粤北上,先后经过上海、天津,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段祺瑞政府表面上欢迎孙中山,背后却筹划召开“善后会议”,抵制国民议会运动。孙中山指示国民党员拒绝参加“善后会议”,并积极筹备召开国民会议,以抵制“善后会议”。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正当国民会议促成会进行时,积劳成疾的孙中山于3月12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临终前,留下了《遗嘱》和《致苏俄遗书》,念念不忘中国的统一大业和新三民主义的贯彻执行,为中国革命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孙中山病重期间,盘踞在广东的陈炯明自封为“救粤军总司令”,与邓本殷相勾结,并联络滇桂军,大举出兵广州,广东革命根据地面临危机。中共中央发出檄文,主张立即东征讨陈。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了第一次东征。右翼军由许崇智率领的粤军和蒋介石率领的黄埔学生军担任,是这次东征的主力;左中翼军由杨希闵的滇军和刘震寰的桂军担任。东征军右翼部队在东江农民的大力支持下,连战告捷,直捣陈炯明的老巢惠州。正当右翼军乘胜追击之时,一直在广州按兵不动的刘震寰、杨希闵发动武装叛乱,妄图推翻广州革命政权。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力主讨伐刘、杨。国民党政治委员会主席兼代理大本营大元帅胡汉民下令抽调东征的黄埔学生军等部队,回师广州,在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下,于6月中旬平定了刘、杨叛乱。
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广州成立(史称广州国民政府) ,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为外交部长,廖仲恺为财政部长,孙科为交通部长,许崇智为军事部长,徐谦为司法部长,李文范为国民政府秘书长,由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林森五人为常务委员。特聘请鲍罗廷为国民政府高等顾问。在通过的《国民政府成立宣言》中指出,国民政府的惟一职责是继续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实现国民革命。当前的任务是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召集国民会议。
1925年7月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广州成立,由汪精卫、胡汉民、伍朝枢、廖仲恺、朱培德、谭延闿、许崇智、蒋介石担任委员,汪精卫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成立不久,即下令取消地方军的名称,一律改称国民革命军。8月2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议编组国民革命军,初编为五个军:国民党军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统辖第一、第二两个师) ,蒋介石任军长;建国湘军改为第二军,谭延闿任军长;建国滇军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建国粤军改为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福军改为第五军,李福林任军长。第二次东征结束后,程潜的攻鄂军和吴铁城的部队一个师合编为第六军,程潜任军长。1926年两广统一后,李宗仁、黄绍闳领导的新桂军编为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北伐战争前夕,唐生智率领的湘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率,编为第八军,唐生智任军长。
国民革命军一律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设立党代表及各级政治部制度。各防区的财政(李宗仁的第七军除外) 由国民政府接管,统一征收,统一发放军饷。实行军政统一、财政统一和民政统一。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国民革命军的组成,表明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政治和军事上的统一。但是,陈炯明的残部仍然占领着东江一带,邓本殷的部队仍盘踞在粤南,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夹击广州,因此,广州革命政府下令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1925年10月1日,东征军在总指挥蒋介石的指挥下,大举进攻陈炯明盘踞的惠州,10月 14日攻破,歼灭了陈炯明的主力,11月初,完全收复了东江。同时,国民革命军又对邓本殷的部队发动了进攻。1926年2月,全歼了逃至海地岛的邓本殷残部。至此,广东全省完全得到了统一。
在第二次东征的过程中,广西桂系军阀李宗仁、黄绍闳等,在李济深等人的周旋下,在两广统一的强烈呼声中,愿意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将所部桂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致使两广革命根据地得以统一,为以后革命势力向全国发展创造了条件。
两广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之后,结束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的事业又提上了日程。在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兵北伐。
1926年6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集临时全体会议,通过了出师北伐案。5月,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济深为总参谋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下设八个军。7月1日,蒋介石颁布了北伐进军的动员令。7月6日,中国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宣言列举了北洋军阀卖国、混战以及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的种种罪行,指出:“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校场举行誓师典礼,宣布唐生智兼前线总指挥,由衡阳率师北进;命令第七军李宗仁及第四军陈铭枢、张发奎两部分别由桂粤入湘,为唐部后援,于是,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北伐军的作战计划是根据敌众我寡和军阀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采取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决定首先向两湖进军,集中兵力,消灭直系军阀吴佩孚,所以,北伐战争一开始即以湖南战场作为正面主攻方向。同时,为防止敌人对北伐军侧背进行攻击,分出两支部队,警戒江西和福建方面的敌人。在消灭吴佩孚,占领武汉后,再集中兵力,出兵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最后消灭张作霖。
7月初,北伐军第四、七、八军担任湖南战场的正面进攻。在省港罢工工人和曲江农民的支持下,北伐军于7月1日攻克长沙。8月19日占领平江。22日占领岳阳。25日开始攻打粤汉路上的军事要隘汀泗桥、贺胜桥。经过几日激烈战斗,北伐军终于于29日占领了汀泗桥,30日占领贺胜桥。9月1日,北伐军的第四、第七两军进抵武昌城下,经过近十天的艰苦攻城,激烈争夺,终于10月由陈铭枢师、张发奎师、叶挺独立团、第八军第五、第九两旅以及第一师攻克武昌城。至此,北洋军阀吴佩孚部基本被歼。
北伐军在两湖的节节胜利,使孙传芳自觉自身难保,遂决定由江西分两路袭击北伐军。北伐军即以第二、三、六军为主力,分三路进军江西,迎战孙传芳的部队。这样,北伐战争的主战场由两湖转到江西。11月初,北伐军第四、第七两军东下,对孙传芳部发起总攻击,11月8日,北伐军占领南昌,这样,孙传芳在江西的主力部队十万余人大部分被歼灭。12月,北伐军第一军占领了福建和浙江的一部分地区。1927年3月,北伐军抵达上海附近。21日,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罗亦农的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解放了上海。24日,北伐军占领南京。至此,长江中下游地区完全为北伐军控制。
北伐军从1926年7月出师,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部队,攻下了湘、鄂、赣、闽、浙、皖、苏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把革命势力迅速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在北伐进军中,工农运动促进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人阶级的武装起义、农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把中国革命推向了高潮,严重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 (一)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与“一大”的召开   (三) 国民党的分化和蒋介石的“四一二”反共政变 ☛
000000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