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名特优畜产品开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名特优畜产品开发

(二)名特优畜产品开发

安徽名特优畜产品很多。70年代以前,属于自发性生产阶段,根本谈不上开发。7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名特优畜产品的开发工作,特别是1988年以后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作出进一步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决定后,全省名特优畜产品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牛类主要是肉用黄牛的开发,如秦杂、南杂、西杂、夏杂等优良品种。1994年,淮北地区黄牛存栏447万头,占全省91.3%;黄牛出栏137.54万头,占全省的90%。其中阜阳地区黄牛存栏302.7万头, 占全省的61.8%;牛肉产量11.4万吨,占全省的63.2%,已成为全国第一养牛大区。蒙城、利辛、涡阳3县被评为全国养牛十佳县,被誉为中原地区养牛的“金三角”。猪主要有杜洛克猪、汉普夏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等瘦肉型猪和皖南花猪、皖北猪等地方良种猪的开发。为了形成区域的批量生产,全省兴建了一批现代化养猪场,还投资建设了许多商品猪生产基地。1994年,全省已建27个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年出栏肉猪674.4万头, 占全省的47.4%, 出栏率达108.6%。霍邱县成为全省第一个养猪超百万头的县,饲养量达118万头。羊主要是白山羊的开发。1994年,全省肉用羊基地发展到16个,全省存栏464.9万只,羊肉产量3.84万吨,比1987年313.14万只和2.39万吨分别增长了48.3%和60%。家禽类主要有商品鸡、蛋用鸡、巢湖麻鸭、枞阳媒鸭、皖西白鹅等项目。商品鸡、蛋用鸡的开发生产,除在全省各地建立了养殖示范场外,还在合肥、马鞍山分别建设了20万、10万只规模的蛋鸡饲养场,在巢湖建立了年生产加工能力达300万只的肉鸡联合企业。巢湖麻鸭、枞阳媒鸭的开发形成了较大的区域规模,以巢湖为中心的沿江水禽饲养被称为“鸭子王国”。这两种鸭均具有皮薄、骨细、肉嫩、味美、适口等特点,不仅成为驰名中外的“南京板鸭”、“无为熏鸭”及“庐州卤鸭”、“庐州烤鸭”等的主要鸭源,而且还大量出口,畅销国内外。皖西白鹅饲养业蓬勃发展,被称“白鹅王国”,年出栏达1 000万只,占全省的1/3以上,特别是推广“活拔羽绒法”,羽绒质量为世界之冠,年出口羽绒占全国的1/10,占世界贸易量的1/30。兔类养殖开发的发展进度较快,1994年,仅阜阳地区养兔872万只,其中颖上、阜阳、阜南三个县养兔671万只,占全省54.5%。特禽类有狐、貉、貂、野兔、海狸鼠、鹌鹑、野鸡、肉鸽等。1994年,已兴建特禽养殖基地7个,年产值达1 000万元左右,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新型养殖行业。
安徽从80年代后期起实施的名特优畜产品开发,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1) 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自1988年以来,全省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1994年,全省牛、羊、兔存栏分别达到465.7万头、411.2万只和893.6万只,比1988年的313.3万头、346.9万只和482万只增加了48.9%、19%和86%;全省畜牧业产值达117.4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26.4%。1994年,全省农业总产值新增22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增加17.5亿元,占总增加值的79.5%,成为全省大农业发展中最活跃的新的增长点。肉类总产量居全国第十二位,其中,牛肉产量居全国第五位,禽肉产量居全国第七位,蛋类产量居全国第九位。
(2) 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长期以来,全省农业结构层次偏低,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较大,养殖业比重较小。通过近几年大规模的畜产品开发,农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1994年,种植业比重下降到63.5%,比1988年的70.6%下降了7.1个百分点,畜牧业比重上升到26.4%,比1988年提高了8.7个百分点。畜牧业内部,由于名特优畜产品开发以及食草性、节粮型畜禽发展,结构不断调整优化。1994年,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为68.9%,比1978年降低16.99个百分点;禽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达18%,提高7.5个百分点;牛、羊、兔肉占12.8%,提高10个百分点。
(3) 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全省形成了几大畜产品区:淮北地区以黄牛牵动项目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养羊、养兔、养猪、养禽等一批外向型、高效益、畜牧业全面发展的基地;江淮丘陵地区以养猪、养禽为重点,建成了肉禽、鲜蛋、生猪养殖基地,并带动了牛、羊、兔等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沿江地区以水禽发展的趋动效应,建成了一批肉禽、鲜蛋、生猪、特禽养殖基地;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以生猪生产为重点,进一步加快牛、羊、兔的发展;城市郊区形成了以肉蛋奶供应为重点,充分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优势的大型畜牧产品生产企业。
(4) 促进科学饲养水平的提高。全省名特优畜产品开发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优良品种推广、杂交优势利用、繁殖技术、配合饲料、青贮氨化、饲养管理、产品加工、疫病防治等一系列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省畜禽出栏率、优质率、单产水平均有明显提高。1994年,全省生猪出栏率104.1%,比1987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瘦肉型猪占出栏猪的比重达到50%以上,从而缩短了饲养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加快了畜产品生产的发展。

☚ (一)名特优农产品开发   五、扶贫开发 ☛
000026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