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闺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闺怨》《闺怨》
诗歌篇名。唐王昌龄作。明唐汝询《唐诗解》:“伤离者莫甚于从军,故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词也。知愁,则不复能‘凝妆’矣;‘凝妆’上楼,明其‘不知愁’也。然一见‘柳色’而生悔心,功名之望遥、离索之情亟也。虫鸣思觏;南国之正音;萱草痗心,东迁之变调。闺中之作,近体之《二南》欤?”清黄牧村《唐诗笺注》:“曰‘不知愁’,曰‘忽见’,曰‘悔教’,少妇心情,无端感触,景物撩人,描绘毕现,此天然笔墨。‘春日凝妆’,艳矣,偶上‘翠楼’,‘陌头’遥望,‘闺中’身份自好。”今人李长路《全唐绝句选释》:“主旨是‘悔教夫婿觅封侯’,悔即是怨。作者另一首(《青楼曲》)则是喜见夫婿回朝初拜侯,是羡、是盼,素服淡装(红妆缦绾)登楼眺望。初拜侯与觅封侯相对照,一是在朝贵妇,一是在野少妇,朝野贵贱各自悬殊。闺中少妇凝妆与青楼红妆缦绾,即乡野少妇盛妆与朝中贵妇淡妆。少妇同,夫婿封侯同,而反映则异。无意初拜侯而得侯位,有心觅封侯而伤远别。乡妇一见杨柳色,却不要丈夫存心去觅取那个芳什子。淡装表示无意间,浓妆表示有心情,从不知愁到知愁,从杨柳色引出变化来,作者是能得其要领的。”今人刘家传说:“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总是把一生的幸福寄托在丈夫的立功成名上面。这个少妇也是从这一希望出发,劝夫外出追求功名的。但是青春易逝,离恨难禁,却又不能责怪丈夫无情。在这个‘悔’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少年夫妻恩爱被隔断的不满,又有无法自解的内疚,还有所醒悟:‘觅封侯’是铸成错误的根子。所有这些内心活动,都是‘闺怨’的注脚。这首诗通过少妇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在盛唐时期的一个颇为普遍的现实问题。那就是由于当时边疆多事,许多有志之士都想到边疆建立功业,有的成了名,有的却失意了”(《唐诗探胜》)。此诗极为细致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位“闺中少妇”的心理状态:春光明媚的日子,丈夫远征异地,她却浓妆艳抹,登楼赏景;忽见杨柳又绿,顿生离别之情,进而想到青春难久,封侯何益。善于抓住典型画面,表现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引人遐思,耐人寻味,是此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闺怨》《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①。忽见陌头杨柳色②,悔教夫婿觅封侯③。 【注释】 ①凝妆:盛妆。②陌头:路边。③觅封侯:为了封侯而从军。 【赏析】 唐代的闺怨诗,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怀恋、思念之情的居多。王昌龄是唐代写闺怨诗的能手,他善于用七言绝句细腻地描写闺中女子在特定情景下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变化。这首《闺怨》便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 诗人的本意是写闺中少妇的愁绪和怨情,可他却“欲擒故纵”,用曲笔从 “不知愁” 写起。诗一开头,便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位“不识愁滋味”的年轻女子的生动形象:一个春日的清晨,一位浓妆艳抹、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妇,满怀兴致地款款登上翠楼,去领略春日的胜景。她或许想眺望那漠漠平林,或许想谛听那花间鸟语,总之,她不愿辜负这良辰美景。诗的题目是“闺怨”,可是在诗的前两句中,诗的情调轻快、活泼,看不出那位少妇有一点愁绪和怨情。这似乎是不关题旨,但这正是诗人匠心之所在。愈是写少妇的天真、单纯、不识愁滋味,就愈能与后面的怨情、后悔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能突出闺怨之情的悱恻、幽深。 诗的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诗人写少妇登楼望远之所见,却以“忽见”二字巧妙地将笔锋一转,全诗的情调也随之陡然一变。她看到了什么?并非什么新奇之景,却是大路两旁平平常常的杨柳树,可正是这刚刚被春风染绿的青青杨柳,却引起少妇那缠绵的情思。看到这柳色,她或许感到春光荏苒,青春易逝;看到这柳色,她或许正想起当年丈夫离家从军时的情景,那日十里长亭送别,自己不正是折下一枝杨柳,赠给远别的亲人了吗?如今看到这柳色又绿,怎会不产生思念、幽怨之情呢? 杨载在谈绝句作法时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诗法家数》)在这首诗里,诗人于第三句转折,少妇的心理变化被细致地刻画出来,因而,第四句写少妇 “悔教夫婿觅封侯”,便在情理之中。“觅封侯”的丈夫为了功名离家而去,只留下闺中少妇空守寂寞寒窗。春日来临,夫妻本应趁这大好时光,共享室家之乐,可如今这翠楼之上只有她一人,空对杨柳,独倚栏干,她怎能不后悔?怎能不忧愁呢?此情此境,正是所谓“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李璟《摊破浣溪沙》) 这首诗从少妇的“不知愁”写到她愁绪满怀,以“忽见”二字转折,以一个“悔”字点破,写出了藏在少妇心灵深处的怨情,的确是“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沈德潜《唐诗别裁》)。可见,前人称此诗为“绝句中的极品”、推之为闺怨诗中的“第一”,皆非溢美之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