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步发展阶段1953—1965年
1953年,河南省根据《全国农村发展纲要草案》对卫生工作提出的原则要求,制定了消灭和控制疾病的规划,抽调大批卫生技术人员,组成伏牛山区、大别山区、太行山区防治队,深入山区、农村,大力开展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50年代末,全省就已消灭了天花,基本消灭了黑热病,治愈地方性甲状腺患者73万多人,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健康,支援了农业生产。同时,在农村兴办了一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保护妇女儿童、普及和推广新法接生工作,全省农村新法接生率达到40%~50%。到1965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6万多个,病床4.6万多张,各类卫生人员11.2万多人,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上升到0.80,每千人口医生数上升到0.95。
同时,河南省还积极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为主要内容,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保护劳动力为主要任务的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动群众, “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改良水井、厕所、畜圈、炉灶、改善室内外环境。并结合农业生产,开展卫生积肥,实行泥封积肥,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普遍得到改善。但是在“大跃进”时期,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浮夸风抬头,事业发展求大、求多、求全,在预防保健中提出“要四害绝迹”等不切实际的口号,在城乡组织铲草灭蚊、打麻雀等,客观上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