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中、初等农业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中、初等农业教育

(二)中、初等农业教育

光绪二十七(1902年)合川县举人张森楷在当地创办蚕业公社,招徒学艺,1903年清学部批准为“民主实业学堂”,为四川第一个私立农业学堂。1905年四川总督在成都创办农政学堂,1906年又建立通省中等农业学堂。这是四川建立公立农业学堂的开始,这两个学堂后来成为四川高等农业学堂的前身。1911年清王朝覆灭时,四川共有中、初等农业学堂38所(中等4所、初等34所),在校学生1 936人,居全国前列(同期全国农业学堂90所,其中中等31所、初等59所,在校学生5 498人)。
辛亥革命后,四川陷入军阀混战,文化教育受到严重摧残,学校数量下降。尽管国民政府教育部门采取多种鼓励办职业学校的措施,如:1918年规定“给于职业学校学生公费办法”;1931年通令限制普通中学发展、增设职业学校;1933年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不少于全部教育经费的35%,并设立职业教育辅导就业机构,规定公务人员必须参用实业专门人才等。但由于军阀据地自雄,政令难于贯彻,四川农业职业学校数量仍大幅度下降,至1934年全省仅存中等农职校1所、初级农职校13所。多数学校设备简陋,规模甚小,学生流失率高,毕业生就业困难。
抗日战争开始后,四川职业教育发展较快。1939年4月,四川省政府召开职业教育讨论会,重点研究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整顿问题,确定重点发展高级农业学校,按四川农业不同的区域,设立农校,设置专业。1939年建立成都、宜宾、南充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40年建立万县、巴县、遂宁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设立了与区域农业生产相适应的专业。18个行政督察区,每区至少完善1所初级农校。至1945年,四川共有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8所(省立17所、私立1所)、初级农业职业学校18所(县立17所、私立1所),共计36所。在校学生6 619人,学校数和学生数均居全国之首。
民国时期的农业职业教育,不以升学为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就业技能,如农场技术员、农事推广员、自营农场主等。教学强调实际,注重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与实践的比例大致为1:1。学校设立推广部,承担 一定推广和农村调查的任务。农业职业学校毕业学生全部为自谋职业,四川省教育厅、建设厅设就业辅导委员会加以辅导。据民国20年(1931年)、民国30年(1941年)在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生1 213人中调查,就业于农业部门的295人(包括自营农场的7人),占全部毕业生总数的24.31%;其余3/4的毕业生则为升学或就业于小学教育等其他行业。就业农业的绝大部分是县农业推广所的推广员。
抗战以后,农业职业教育逐年衰退。至1949年,农业职业学校下降到29所,在校学生不足2 000人。

☚ (一)高等农业教育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教育 ☛
000048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