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杰热水泼人案
此案发生在清朝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刑案汇览》载:山西省民张俊杰”因伊子张二法向张占敖子铺伙刘大子索讨面钱,被张占敖子赶骂出铺,回向该犯告知。嗣该犯瞥见张占敖子,斥其欺侮伊子之非。张占敖子詈骂扑殴,该犯情急,顺取火炉热水向泼,致将张占敖子头面身体泼伤,越八日殒命。”案发后,经山西省巡抚审理,查明案犯张俊杰并非有心想将张占敖之子烫死。该抚将案犯张俊杰依《大清律例》之“斗杀律”判处绞监候。审结上报刑部,经复核,刑部认为“热水泼浇毙命之案只须一泼即致遍体受伤,似难与刀械殴扎伤多、情同故杀者相提并论。该犯张俊杰先被扑殴,情急顺取热水向泼。虽死者身受多伤,而该犯仅止一泼,且死者越八日。既据该省审明并非有心致死,依斗杀定拟,只可照覆。”然后,刑部将此案录出上呈皇帝,经皇帝批准作为“成案”,成为以后审理此类案件的比照依据。“成案”在清朝司法实践中运用较多,虽然它弥补了“律例”规定的不足,但由于对“成案”的比附没有严格限制,从而造成了对“律例”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