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俊1881—1943

浙江石门(今桐乡)人。
画家。曾在东京创办中华南画会。
字:伯英
号:沧海外史

张俊1086—1154

南宋将领。字伯英。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出身行伍,善骑射。高宗时任御营前军统制、江淮路招讨使,抗金屡立功。又因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授枢密使。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称抗金名将。秦桧欲与金谋和,尽收诸将兵权,俊附和秦桧,首纳兵柄,又助桧制造伪证陷害岳飞。晚年封清河郡王,拜太师,居西湖,聚敛财货,高宗对其礼遇甚厚。死后追封循王。

张俊

❶张俊(1086—1154)。南宋初大将。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初为弓箭手,徽宗时,以战功升武德郎。靖康元年(1126年),从钟师中援太原,被金兵围于榆次,师中阵亡,他突围得脱,领兵从赵构勤王。及汴京破,力劝赵构即位。建炎元年(1127年),升任御营前军统制。三年,领兵参与平定苗傅、刘正彦之叛。同年除夕,守明州(今浙江宁波),击退金兵,获高桥之捷;旋因完颜宗弼(兀术)率援军反扑,而弃城逃遁。绍兴初,为江淮招讨使,镇压各地义军,讨伐叛将李成等部。五年(1135年),宣抚淮西,击退伪齐刘猊军。时与岳飞、韩世忠并称三大将。十一年,兀术侵庐州(今安徽合肥),他与东京副留守刘锜会兵,于柘皋(今安徽巢县北)大败金兵。是年,力赞和议,首请解除兵柄,拜枢密使。诬岳飞将张宪有“逆谋”,致岳飞等蒙冤被害,为后世所诟。晚年封清河郡王,拜太师,极受高宗崇遇。
❷张俊。明中期将领。宣府前卫(今宣化)人。嗣世职为本卫指挥使,后擢大同游击将军。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都指挥同知。十三年五月,鞑靼火筛三万骑入侵大同,他率六百骑截击退之。孝宗大喜,立擢都督佥事,未几为总兵官,后移镇宣府(今宣化)。十八年鞑靼小王子入犯宣府,张俊派兵一万五千分守要隘。鞑靼由新开口(河北万全西北)破城垣入,明军迎战失利,被征还。正德五年(1510年),起署都督同知,典神威营操练。六年,农民义军杨虎部与刘六会合,屡败明都指挥桑玉。张俊充副总兵与参将王琮统京军千人前往镇压亦败。七年,陆宪调张俊军至莱州合击农民军。未几得疾召还,授都督同知。后卒。

张俊?—1900

回族,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清同治初,参加陕甘回民起义,后被收编。光绪二年(1876)随刘锦棠出关收复新疆,立功授提督。十五年(1889)调任伊犁镇总兵。旋署喀什噶尔提督。二十五年(1899)奉诏进京。

张俊

张俊1086—1154

南宋将领。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字伯英。建炎元年(1127),为御营司统制官。以平定苗傅、刘正彦功,拜御前右军都统制,寻为浙东制置使。三年,金人渡江攻浙,守明州城,初获高桥之捷; 旋弃城逃遁,明州遭焚掠几尽。绍兴初,改江淮招讨使,讨平李成,复江、淮、湖、湘十余州。十年(1140),宋军北上,部将王德下符离、克毫州。十一年,获柘皋之捷。知高宗欲罢兵,首请纳兵柄,力赞和议。拜枢密使。晚年,封清河郡王,拜太师,深受高宗宠遇,荐士大夫监司、郡守者甚众。死后追封循王。因排挤刘琦,参与谋害岳飞,为后世所唾弃。

☚ 马扩   王德 ☛

张俊1086—1154

南宋四大将之一。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高宗即位后为御营司统制官。绍兴初为江淮招讨使,镇压各地义军。曾领兵与金及伪齐军作战,后迎合高宗、秦桧,位居枢密使,参与谋害岳飞。晚年受宠遇,拜太师,封清河郡王。

张俊

❶(1086~1154)南宋将领。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靖康初,数与金兵作战,屡立战功,累擢元帅府后军统制。后守淮南,屡破张邦昌伪齐军。与岳飞、韩世忠、刘锜皆为南宋名将。绍兴十一年(1141年),附合秦桧,首请解除兵权,授枢密使。助秦桧制造伪证,构成岳飞之狱,为世人所鄙。晚年,拜太师。封清河郡王。
❷明代将领。宣府前卫(今属河北)人。为将廉洁,勇谋兼具。后以抵御火筛入寇之功,擢都督佥事,代署大同总兵官,复移镇宣府。正德五年(1510年)升为都督同知,操典神威营,翌年出师河北、山东镇压义军。不久,因病召还卒于家。

张俊

张俊(1068—1154 年)

字伯英,北宋秦州成纪(今天水)人。好骑射,有勇力。16 岁充当三阳寨弓箭手。宣和年间(1119—1125 年),在与西夏作战和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军中立有战功,被提为下级军官。靖康元年(1126 年),随制置使种师中增援太原,师中败亡,而张俊率部屡破强敌,突出重围,由此名声大振。康王赵构称兵马大元帅,即率部往从,赵见张俊仪表堂堂,便留元帅府任统制。次年四月,金攻破东京汴梁,徽宗、钦宗二帝被金兵掠走,张俊拥赵构南渡建康即皇帝位,因功授御营前军统制,总领皇帝侍卫禁军。建炎三年(1129年),他和张浚、韩世忠等人联合挫败苗傅、刘正彦废高宗事变,因功升镇西军节度使、御前右军都统制,再升浙东制置使。同年十月,兀术统金兵大举渡江南侵,张俊随高宗左右护驾御敌。建炎四年(1130 年),大败金兵,取得明州大捷。绍兴元年(1131 年),出任江淮招讨使,镇压农民起义,击破叛将李成等部,并阻止伪齐刘豫南侵,册封太尉。绍兴四年(1134 年),金兵分道入侵,张俊主战,坐镇建康,遣将潜师背击金兵,大获全胜。之后护卫江防,连败伪齐南侵大军,高宗特地赐张俊“安民靖难功臣”称号。绍兴十年(1140 年),金背盟举兵南侵,张俊率兵渡江策应刘琦,和各路宋军共同杀敌。并遣所部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县)、亳州(今安徽亳州),旋即撤兵,不支援岳飞的西路军,封济国公。次年,兀术部进攻淮南,张俊带病指挥所部渡江迎敌,再获大捷。后张俊自知高宗无恢复中原之意,不再北进追击,径自退还江南,并迎合朝廷对金议和的意向,自请解除兵权,授枢密使,从而使高宗相继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此后,张俊和秦桧相互勾结,打击主战将领。绍兴十一年(1141 年)九月,张俊秉承秦桧意图,借岳飞部将王俊诬告岳飞女婿张宪阴谋据襄阳发动兵变以恢复岳飞兵权为口舌,逮捕张宪下狱,制造伪证,促成岳飞父子冤狱。后罢枢密使,进清河郡王。张俊贪婪好财,大量兼并土地,年收租达 60 万斛。高宗不予整治,且亲临其家,礼遇优厚。死后追封循王。

☚ 曹玮   傅慎微 ☛
张俊

张俊1068~1154

字伯英,宋凤翔府成纪人 (今天水市) 人。好骑射, 有勇力。16岁充弓箭手。宣和年间,在与西夏作战和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中有功,转武功大夫。靖康初,随制置使种师中增援太原,屡破强敌,突出重围,名声大振。康王赵构留其为元帅府任统制。金破东京汴梁,徽宗、钦宗被掳后, 拥赵构南渡即皇帝位于应天府 (今河南商丘)。因功授御营前军统制,总领皇帝侍卫禁军。建炎三年 (1129年) 和张浚、韩世忠挫败苗傅、刘正彦废高宗事变,升镇西军节度使、御前右军都统制,再升浙东制置使。兀术统金兵渡江南侵,随高宗左右护驾。绍兴元年(1131年),出任江淮招讨使,镇压农民起义,击破叛将李成,册封太尉。绍兴四年(1134年),金兵分道入侵,俊坐镇建康,背击金兵,大获全胜。之后连败伪齐南侵大军,高宗特赐“安民靖难功臣”称号。绍兴十年 (1140年) 金背盟南侵, 俊率兵策应,所部收复宿州 (今安徽宿县)、毫州 (今安徽毫州),旋即撤兵,不支援岳飞的西路军。被封济国公。次年,兀术部进攻淮南,俊再获大捷。退兵江南,力赞和议,与奸相秦桧勾结,打击主战将领,阴谋逮捕岳飞女婿张宪下狱。后罢枢密使,晋清河郡王。死后追封循王。俊贪婪好财,助纣为虐,陷害岳飞,与秦桧等4人作为千古奸侫的典型,长跪于杭州岳王庙坟前, 永遭世人唾骂。

☚ 唃厮啰   郭浩 ☛

张俊1086—1154

南宋名将。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初为弓箭手。与金兵作战,屡立战功。拜枢密使。高宗即位,任御营前军统制。绍兴初年,任江淮路招讨使,讨伐叛将李成等部。后守淮南,屡破张邦昌伪齐军。与岳飞、韩世忠、刘錡皆为南宋名将。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附和秦桧,首请解除兵权,授枢密使。助桧制造伪证,构成岳飞之狱,为世人所鄙。晚年,拜太师。封清河郡王。

张俊1086—1154

字伯英。宋凤翔成纪(甘肃天水)人。崇宁元年(1102),为弓箭手。金兵围汴,率数百人勤王,颇得宋高宗赏识,建炎元年(1127),任御营前军统制,权秦凤路兵马钤辖。三年,金兵攻明州,奉高宗之命御敌,获高桥之捷。次年初兀术率兵来援,他弃城遁台州,明州被焚掠殆尽。绍兴六年(1136),与伪齐战,获藕塘大捷。助秦桧力赞和议,陷害岳飞,封为清河郡王。为此,被后人铸铁像跪于岳飞墓前,成千古罪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