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作相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张作相1881—1949原籍河北深州,生于辽宁义县。 张作相
张作相
张作相 奉天义县(今属辽宁)人。字辅忱,绿林出身。受招抚后充奉天巡防营帮带。后任陆军二十七师团、旅、师长。1924年9月升东三省保安副司令兼吉林省长、镇威军第四军军长。1929年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政府主席、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南京国民党政府委员及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避居天津。旋任华北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六军团总指挥。热河失陷后,张学良下野,随辞各职,在津闲居。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东北行营政治委员。1948年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虏。旋宽大释放,不久病故。 张作相1881~1949奉系军阀代表人物。字辅忱,辽宁义县人。曾任奉系第5军团长,后任吉林省督军兼省长。“九·一八”事变后退出军界,拒绝同日本帝国主义合作。 张作相 张作相别号辅忱、相忱、辅臣,堂号福学堂,辽宁义县人,1881年生。奉系军阀张作霖旧部,与张作霖两次结拜为兄弟。初出身绿林,后随张作霖,任巡防队营长。1911年任奉天巡防前路第二十七师骑兵第二十七团团长。1916年任第二十七师步兵第五十四旅旅长。1918年5月代理第二十七师师长。1919年1月兼任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谋长。1922年4月15日任镇威军司令部兵站总司令部总司令。次月又任关内军总司令。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任奉军第一梯队长,失败后回东北助张作霖整理东北陆军,并兼任第二十七师师长。1923年1月5日任东北边防军驻扎奉天的边防总司令。1924年任吉林省省长兼东三省保安副司令。同年冬第二次直奉战争间,任奉军第四路司令,留守防卫。战后晋任陆军上将。1925年任第五方面军团军团长。后奉军将领郭松龄倒戈,张任讨逆军左翼军司令率部征讨。1926年兼任东三省护路军总司令。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后,极力扶植张学良,使张学良名正言顺地继承父职。1928年底支持东北易帜,在东三省议会联合会上领衔联名向南京政府宣布服从。1928年12月31日任吉林省政府委员兼省政府主席及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副司令官。1929年1月23日特派为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1930年9月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入关后,张作相任东北四省留守司令,主持东北后方事务。1931年6月14日选任国民政府委员及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九一八事变后,辞去吉林省政府主席职,9月23日代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司令长官,后居北平。1932年8月19日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1933年任第二集军团军团长,与第一集团军军团长张学良一道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失败后随张学良一道下野。1933年底任中国国民党吉林省党部常务委员。1936年1月11日特任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抗日战争期间一直寓居天津。1946年1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1947年10月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委员。1948年3月5日任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4月23日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8月曾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9月参加辽沈战役,在锦州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释放后护送至天津。1949年5月7日患脑溢血病逝于天津。 ☚ 张伯谨 张近智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