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自治区成立后的信用合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自治区成立后的信用合作

(三)自治区成立后的信用合作

1.“大跃进”中的信用合作。1958年自治区成立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第一次下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撤销信用社,改在人民公社内建信用部,实行农业社、供销社、信用部“三合一”。信用部人权、财权、资金使用权由人民公社统一管理,盈亏亦由其统一核算。全自治区首先在同心县新庄集公社进行撤社建部试点,随后推广全自治区。1959年4月,农村信用社又下放给生产大队,5月全自治区开展建立信用分部工作,到10月,建部1 379个。自此,信用社失去独立性,国家银行失去对信用社的有效领导。由于金融政策不能贯彻,必要的制度不能执行,致使信贷资金滥用,贷款无法收回,存款无法兑付。之后,自治区党委批转自治区人民银行意见,对信用分部进行整顿。明确仍以公社为范围建立信用社,大队设分部,其业务归信用社直接领导,采用立帐办法,但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信用社业务陷于瘫痪。196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发有关决定,纠正体制下放的错误做法。1964年,全自治区共有信用社254个,脱产职工533人,各项存款金额1 667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 22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57万元。
2. “文化大革命” 中的信用合作。1966年,全自治区试办“亦工亦农”信用社326个,1/3的农村信用社被下放。1969年,公社革委会实行一元化领导,信用社由贫下中农管理,信用社资金又一次成为社队的“小金库”。1977—1979年,在急于过渡思想的支配下,先后有85个信用社曾与银行营业所合署办公,实行一套机构,挂2块牌子,设2本帐、用2枚印章达2年。1979年,全自治区信用社各项存款7 070万元,其中储蓄存款2 37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 601万元,信用社资产达7 803万元。
3. 改革开放时期的信用合作。1980年,根据中央财政领导小组关于信用社应当在银行领导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等精神,自治区农业银行组织了旨在如何坚持信用社的合作金融性质,纠正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所造成的 “官办”倾向,恢复和加强以 “三性”(即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社体制改革,并在8个市县的43个信用社进行试点。1983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多次就信用社的改革问题作了重要指示。从1984年开始,全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开始全面进行改革,中心内容是恢复“三性”,松绑放权,强化内部管理等,取得明显成效:
(1)恢复和加强了信用社的群众性。通过清股、扩股、分红,把信用社与农民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壮大了资金实力。全自治区信用社共发展新社员18.9万余户,新吸收股金75万元,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69.2%。
(2)实行民主管理。通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组织的信用社占总社数的87%;全自治区19个市县支行中,有14个成立了农村信用社联社。
(3)充分发挥信用社经营的灵活性。
❶有了贷款的审批权。解决了信贷工作中责权分离的问题,能够按客观需要适时发放各类贷款;
❷有了资金自主运用权。组织到的资金除按规定向银行交足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外,其余资金均可自主运用,资金运用率大为提高;
❸有了贷款利率浮动权。全自治区信用社都实行贷款浮动利率。这为正确执行产业政策,提高信用社自身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10多年来,在中国农业银行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信用社职工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工作,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突飞猛进。1993年,各项存款、城乡储蓄分别比1985年增长4.5倍、5. 1倍。信贷结构逐步优化。信贷领域逐渐由单纯农业生产费用、农民生活贷款扩展到农林牧副渔各业、第三产业、乡镇企业等。1992、1993年2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6.8亿元,累计发放乡镇企业贷款2. 1亿元。服务网络遍布农村。全自治区共有市县联社18个,信用社387个(包括县联社营业部),信用分社102个,金融服务体系较为完整。

☚ (二)自治区成立前的信用合作   三、合作基金会 ☛
000290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