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畜牧业发展曲线上升
1990年,全州牲畜存栏3 180 286头(其中牛1 736 714头、马骡驴142 507匹、羊1 002 642只、猪298 423头),比1952年牲畜存栏数85 950头增长270%。1990年主要畜产品产量:猪、羊、牛肉3 011.7万公斤(其中牛肉1 121万公斤、猪肉1 658.8万公斤、羊肉231.9万公斤),比1980年的1 608万公斤增长87.2%;牛皮16.58万张,羊皮13.08万张,羊毛56万公斤,酥油356.1万公斤。
199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 470.16万元, 比1980年的11 592万元增长2. 5倍, 年平均递增13.5%,农村人均纯收入517元。农牧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涌现了一批依靠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商业、运输业等致富的乡、村、户典型。
全州农村产业结构有了初步调整。在种植业内部,199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96万公顷中,粮食作物占89.8%,经济作物占4%,其它作物占6.1%。在粮食品种结构上,用于主食的小麦、青稞、玉米播种面积比1980年有所减少,用作粮食加工业原料的葫豆、薯类、杂粮的播种面积有所上升。牧业生产主要是调整畜种结构和畜群结构,1990年底牲畜存栏数虽比1980年减少4.9%,但由于出栏率上升,肉产品产量增长87.2%,畜牧业产值增长54.37%,收入增长5.6倍。在畜种结构上,1990年牛、马、羊、猪占牲畜总头数的比重为45.3%、4.4%、31.5%、9.3%,分别比1980年增长43.5%、增长44.3%、减少56.6%、增长2.8倍。10年中牛存栏数平均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羊平均以每年5.8%的速度递减。农业结构正逐渐趋于合理。1990年,全州农业总产值29 327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比1980年增长39.8%,年均递增3.4%。在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由1952年的40.1%、1980年的37.7%,下降到1990年的34.06%;林业比重由1952年的1.8%,上升到1990年的5.6%;牧业比重由1952年的44.9%、1980年的42.5%,上升到1990年的46.9%;副业比重由1952年的13.4%、1980年的11.7%,上升到1990年的13.3%;渔业从无到有,产值从1980年的3.57万元增加到1990年的17万元。“七五”期间,农业内部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工副业、林果业的比重上升,畜牧业比重逐年趋于稳定,种植业比重逐步下降;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单产提高,总产上升。农村工、副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0.2%。
阿坝州农业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
❶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1990年全州按现价计算的农村社会总产值65 140万元中,农业占79.7%,农村工业只占9.01%,交通运输业及其它第三产业只占11.26%。在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仅占7.7%,其优势未突出。从事各业的劳动力中,作为该州经济支柱的牧业人员只占20%,第三产业劳动力也只占农村总劳力的6.1%;
❷农业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❸发展不平衡。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主要是沿河谷地区,而占60%的高半山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仍很缓慢;
❹投入不足后劲差。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善,牧区草场载畜过剩,草地碱化、沙化不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