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一0990名天花。粤语。广东开平赤坎〖 〗、宝安沙井〖 〗。   水痘shuǐ dòu一种急性传染病。1858年合信《妇婴新说》卷下:“水痘: 似痘无脓,中有水者,俗名水痘,见于手臂胸颈者多,一处三四粒,四五日自干。此证无甚关系,亦不致传染,患者宜食凉物。”1902年吴汝纶《东游丛录·卫生图说》:“左记诸病与前项传染病亦同: 水痘、麻疹、百日咳、间歇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丹毒、流行感冒、流行性耳下腺炎、回归热、格鲁布性肺炎、淋巴腺肿、滤胞性扁桃腺炎、滤胞性大肠炎、狂水病、水癌……狼疮……破伤风。” 各科的病 各科的病内科病名:疳 痞 痃 疸 感冒:外感 流感 伤风 着凉 受凉鼽嚏 霜露之病 霜露之疾 哮喘病:齁(~得慌) 哮(哮喘) 喘 外科病名:瘘(~管) 疝(疝气) 痔 疣 痈 疽 溃烂:疡(溃疡) 溃(~脓) 嘴唇溃疡:胗 疮溃不收口的病:漏(痔~) 中医妇科病名:带(白~) 崩漏 传染病名:痘(面~;水~) 疟(疟疾;齐后~) 疹(疹子;风~) 疽(痈~) 痢 麻(麻疯) 癞 花(天花~;面~;出~) 痁 痎 面豆 结核病名:痨(痨病;肺~) 劳(童子~) 瘵 急性传染病名:瘟(瘟疫) 疫(疫气;疫病;沴~;时~) 瘥(沴瘥) 瘴(~气) 大札 时气 沴疠 佐疾 天行病 天行证候 急性肠道传染病:霍(霍乱) 痢疾:痢 泄利 瘟疫与灾荒:札荒 害人的疫病:烈假 运动系统病名:痿(痿症;下~) 癃 瘫痪:疯(~瘫) 瘫(面~) 俳(足~) 痪 枯 偏瘫:痱 偏枯 半枯 偏废 半身不遂 半身不随 半身不摄 风湿病:痹(痹症;痹痼;寒~) 四肢的病:末疾 足部的病:足疾 白内障:翳(白翳) 瞖 皮肤病名:疥(~瘙) 疔 疖 痄(~腮) 痱 痘(~疮) 痆 瘃 疱(面~) 疡 痏 瘊 痒 疣 痣痂 痤 苛(~痒) 疮(疮疾;疮疡;疮痏;疮痍;疮疖;疮疠;疮肿) 疯(白癜~) 癜(紫~) 疠(疥~) 瘢(紫~;白~) 癣 瘭(~疽) 瘙(骚) 疽 疤 痈(~疽) 瘩(~背) 瘘(鼠~) 臃 癀 癍 粟 鬎鬁 瘌痢 疙瘩 扢秃 斑秃 愠羝 蚧搔 狐臭 腋气 癞痢 雀班 鬼剃头 痣和疣:志赘 ☚ 各种病 神经系病名 ☛ 水痘病名。见明·蔡维藩《痘疹方论》。又名水花、水疮、水疱。是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较多。临床以发热,皮肤及黏膜分批出现癍疹、丘疹和疮疹为特征。病机为外感时邪风毒,内蕴湿热,扰于卫分而发。清·马之骐《痘科纂要》描述患儿症见“面赤唇红,眼光如水,咳嗽喷嚏,唾涕稠黏,身热二三不出,明净如水泡,易出易痂,与痘疮大不相同。”风热夹湿者,宜疏风清热,兼以渗湿,用银翘散加滑石;热毒炽盛者,宜清热解毒,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发热期间,注意休息,并注意皮肤清洁,勿使抓破皮肤;若已抓破,可用青黛散外扑,助其消炎收敛。 水痘 水痘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的浆液中。自出疹前1—2日至皮疹干燥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疱疹破溃后,可直接接触传染。症状表现:病初可有低热、上呼吸道炎症状,与此同时或1—2日后,皮肤出现红色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数小时内皮疹转为疱疹,形如露水珠滴,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疹迅速结痂,1周后脱痂,一般不留瘢痕。水痘皮疹分布的特点是,躯干较多,四肢较少,皮疹分批出现,故同一部位皮肤可见红色斑疹、疱疹和结痂。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全部病程1—3周。预防措施,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患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皮肤瘙痒,若抓破可致化脓性皮肤病。可用炉干石擦剂止痒。给患儿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 风疹 猩红热 ☛ 水痘临床以发热,皮肤及粘膜分批出现斑疹和丘疹为特点。又名水花、水疱、水疮、肤疹。 水痘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疾病。90%患儿年龄在10岁以下,高峰为6~9岁。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 h至病损结痂,约7~8 d。潜伏期11~24 d,99%易感者在接触后11~20 d内发病。 水痘 水痘shuidou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口咽分泌物、血液和疱疹疱浆中,主要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染。因为病毒对外界抵抗力极弱,间接传染机会不多。易感者接触后80%可发病,病后获持久免疫力。本病潜伏期11~21天。幼儿起病急,年长儿可先有发热,重者体温可达40℃。多有全身不适。水痘可在发病当日或次日出现,先为小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数小时后成清澈椭圆形 (0. 3~0. 8毫米) 水滴状疱疹,24小时后疱内容变混浊,疱易破溃。疱疹持续3~4天,逐渐干缩结痂,脱痂。水痘可分批出现,皮肤上同时有斑丘疹、疱疹、结痂是为水痘皮肤表现特征之一。自发疹至结痂全部脱落约需2~3周。皮疹开始于躯干,然后见于头部及四肢,呈向心状分布。除皮肤外,也可见于口腔、眼结膜、阴部粘膜等处。水痘最常见之并发症为皮肤继发细菌感染,应注意预防。本病预后好。主要为对症治疗。患儿应隔离至疱疹全部脱痂为止。 ☚ 风疹 百日咳 ☛ 水痘 水痘shuidou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的浆液中。自出疹前1~2日至皮疹干燥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疱疹破溃后,可直接接触传染。症状表现:病初可有低热、上呼吸道炎症状,与此同时或1~2日后,皮肤出现红色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数小时内皮疹转为疱疹,形如露水珠滴。一周后疱疹全部结痂,1~3周脱痂,一般不留瘢痕。水痘皮疹分布的特点是,躯干较多,四肢较少,皮疹先后参差分批出现,故同一部位皮肤可见红色斑疹、疱疹和结痂。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预防措施: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易感儿接触后留验3周。患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皮肤瘙痒可诱使小儿抓破皮肤致化脓性皮肤病,可用炉甘石擦剂止痒。给患儿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 流行性腮腺炎 带状疱疹 ☛ 水痘chickenpox系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发疹性急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小儿。临床表现分潜伏期、前驱期、发疹期。全身症状较轻。皮疹特点为向心性,面部与四肢较少,躯干较多。皮疹有斑疹、丘疹、水疱,分批出现,故在同一时期内各种皮疹均有,此为水痘的特征。治疗:加强护理,对症治疗。 水痘病名。以其形态如豆,色泽明净如水泡,故名。又称“水花”。临床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常见于小儿,冬春季节易流行。因外感时行毒邪,与内湿相搏而成。具有传染性。本病有轻重之分。轻证发热流涕,疹稀红润,疱浆清亮,治宜疏风清热,解毒祛湿;重证壮热烦躁,疹密紫暗,疱浆混浊,治宜清热凉营解毒。
水痘见“传染病学”中的“水痘”。
水痘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小儿多见,主要由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多见于冬春季节。全身症状轻微,皮肤分批出现红色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躯干和头部多见,愈合后一般无疤痕。应隔离病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水痘chicken pox,varicella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多见于小儿。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症状轻微、低热或无热,皮肤粘膜出现斑疹,渐转为丘疹、疱疹和结痂。疱疹呈向心性分布,椭圆形,结痂后不留瘢痕。应对症治疗,并预防继发感染及并发症。 水痘shuǐdòu病名。见明·蔡维藩《痘疹方论》(1518 年)。又名水花、水疱、水疮、肤疹。是一种病毒所致的急性儿童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及黏膜分批出现斑疹和丘疹为特征。由外感时邪风毒, 内蕴湿热, 扰于卫分而发。清·马之骐《疹科纂要》描述水痘患儿症见: “面赤唇红, 眼光如水, 咳嗽喷嚏, 唾涕稠黏, 身热二三日而出, 明净如水泡, 易出易靥。” 治疗应疏风清热解毒。用银翘散为主方。溃烂者, 外擦青黛散。轻症注意护理即可自愈。 水痘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水痘与带状疱疹是同一病毒感染的两种表现。感染发生于年幼儿呈水痘表现,发生于年长儿及成人呈带状疱疹表现。临床特征为皮肤分批出现皮疹,每批可经历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等过程。皮疹发展迅速,分布以躯干为多,同时伴有轻微全身症状。 病因 病原体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存在于患者口咽分泌物、血及疱疹浆液中,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直径120~150nm,形态为有包膜的正20面体。病毒于感染的细胞核内繁殖,有嗜酸性包涵体形成,体外生存能力很弱。 流行病学 水痘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亦可发生水痘且引起流行。从发病前1~2天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前均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很强。疾病早期,患儿唾液内有水痘病毒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直接传染,另疱疹破溃,疱浆污染食具、玩具、衣服或用具可引起间接传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6个月至3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一般很少患第二次水痘。冬、春季节最为多见。 发病原理和病理 水痘病毒首先侵犯呼吸道粘膜并繁殖,发生第一次短暂的病毒血症,并进入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中,再次繁殖后又进入血液而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最后病毒到达全身各脏器及皮肤粘膜而出现皮疹及全身症状。 水痘引起的皮肤病变主要于表皮棘状细胞层发生气球样变及细胞内水肿,细胞裂解及组织渗出而形成疱疹,其壁及底部可见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真皮层仅有轻度毛细血管扩张及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故疱疹痂盖脱落后无瘢痕。粘膜病变与皮肤类似。严重者各脏器均有局灶性坏死,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水痘脑炎可见脑白质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及脱髓鞘病变。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0~20天,平均14天。 ❶前驱期: 起病急,幼儿常无前驱症状,或仅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状,年长儿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 ❷出疹期:与发热同时或1~2天后开始出疹,皮疹躯干多,四肢少,呈向心性分布,皮疹初为红色斑疹或丘疹,数小时后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围以红晕,水泡初透明后混浊,有痒感,易破裂,水泡中心干瘪,迅速结痂,平均一周后脱落。在此期间新皮疹可分批陆续出现,故在检查时可发现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各期皮损表现同时存在。疱疹亦可见于头皮、面部及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等处。痊愈后不留疤痕,但若有继发感染而累及真皮层时则可有疤痕形成。水痘自起病到结痂脱落,全部病程约1~3周。 体质衰弱幼婴、白血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病情可较严重,皮疹可融合形成大皰型水痘,或疱疹内有血性渗出、粘膜及皮肤见出血现象称出血型水痘;有时可见皮疹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称为坏死型水痘。以上各型常伴高热、严重毒血症,并继发细菌感染而致败血症。 先天性及新生儿水痘: 虽有报道,但仍少见。认为母亲于妊娠最后数天患水痘时,新生儿可发生水痘。妊娠妇女于怀孕8~15周内感染水痘后,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出生婴儿可发生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有多种表现:如低出生体重,明显皮肤疤痕、肢体发育不全、肌肉萎缩性瘫痪、脉络膜视网膜炎、眼小畸形和白内障,以及智能发育不全。 并发症有: ❶皮肤疱疹继发细菌感染,感染后易留有疤痕,也可发展为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 ❷水痘脑炎,少见,一般发生于出疹后5~10天内,小儿较成人多。症状为一般脑炎表现,也可有视神经炎、颅神经麻痹,经治疗后多数病孩可恢复,少数留有后遗症。 ❸其他如肺炎、心肌炎、肝炎、肾炎、关节炎、睾丸炎偶有报道。 脑病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Reye综合征),可能与水痘等病毒感染有关(参见“脑病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条,325页)。 诊断 水痘临床诊断并不困难,诊断依据为 ❶有水痘接触史及流行季节。 ❷出疹期全身症状很轻。 ❸皮疹呈向心性,分批出现,也可见于粘膜或头皮。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分离、电镜观察病毒颗粒、疱疹基底刮取物查核内包涵体及血清学检查等仅用于诊断困难者。 需鉴别的疾病有脓疱疮和丘疹样荨麻疹。前者多见于面部及四肢,初起为疱疹,迅速成为脓疱,然后结痂,无分批出疹特点,亦无粘膜病变。后者皮疹尖端似疱疹,但较水痘为小,扪之坚实、甚痒,大多见于四肢,躯干少,不累及头部及粘膜。 治疗 一般无特殊治疗,应给予适当护理。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污染水痘破损处,剪短指甲以免抓破疱疹而引起继发感染。疱疹已破可用1%龙胆紫涂抹。已有局部感染则选用适当的抗生素。病程中不能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因激素可促使水痘病毒在体内繁殖并扩散,造成严重病毒血症而致病情恶化。若因某些疾病 (肾病或血液病等)而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感染水痘后应根据原发病情况采取措施,减少激素剂量到生理需要量,并同时注射丙种球蛋白。待水痘痊愈后,再恢复到原量。一般水痘预后较好。 预防 须早期隔离病儿,自发病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不必等待痂盖脱落即可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应从接触后第11天开始观察到第3周末,若无感染方可回到集体机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处于实验观察阶段,尚未推广使用。 病毒与各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为主要病原☚ 传染性红斑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 ☛
水痘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简称V-Z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身症状轻微,以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 V-Z病毒属疱疹病毒。电镜下略呈球形,直径150~200nm,中心为脱氧核糖核酸和20面立体对称衣壳,外层为脂蛋白包膜,在感染细胞的核内繁殖。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活力弱,能被乙醚灭活,不耐热,不耐酸,不能在痂皮中存活,但在疱疹液中-65℃可存活8年。水痘与带状疱疹的病原体均为V-Z病毒,小儿初次感染V-Z病毒后临床表现为水痘,成人尤其是老年人体内潜伏V-Z病毒,如因故免疫力降低,病毒可再度复能,繁殖致病,表现为带状疱疹。 水痘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自出疹前1~2日至皮疹干燥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易感儿接触水痘后约80%患病。接触带状疱疹后偶亦发生水痘。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由于V-Z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小。未患过水痘的人对本病普遍易感,婴幼儿和学龄儿童发病最多,6月内婴儿因获得母亲抗体,发病较少。水痘传染性强,冬春季节、集体儿童机构内容易引起流行。 V-Z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呼吸道粘膜上生长繁殖,然后侵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变,间歇性的病毒血症相应出现数批皮疹。主要病变为表皮棘细胞层细胞肿胀变性,形成囊状细胞,细胞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囊状细胞或多核巨细胞液化,组织液渗入即形成水疱。疱疹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单核细胞浸润,最后上皮细胞再生愈合。口腔、鼻咽粘膜或结膜的疱疹,每溃破成溃疡。并发肺炎者,肺部呈广泛间质性炎症,有散在灶性坏死实变区,有肺泡出血和纤维蛋白渗出,肺间质和细支气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并发脑炎者,脑呈水肿、充血、出血、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变性及脱髓鞘病变。 潜伏期14~16日。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及成人可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炎症状,与此同时或1~2日后,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数小时内转为丘疹、疱疹,部位表浅,形椭圆,直径3~5mm,呈单囊性,壁薄易破,形如露水珠滴。一周后疱疹全部结痂,1~3周脱痂,一般不留瘢痕。水痘皮疹的特点是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较多,四肢较少,皮疹先后参差分批出现,故同一部位皮肤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部分患儿在口腔、咽喉、眼结膜及阴唇等处出现疱疹,破裂后形成小溃疡。成人患者体温较高,皮疹多,病程长,并发症较多。 其他临床类型有: ❶大疱型水痘: 部分疱疹直径可达2~7cm,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脓毒血症而死亡。 ❷出血型水痘:疱疹呈出血性,皮肤粘膜可见瘀点、瘀斑及出血性坏死。可有身体其他部位出血症状如呕血、便血、尿血、颅内出血。 ❸坏疽型水痘: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皮疹及皮下组织坏死,易继发溶血性链球菌、梭形杆菌等感染,病死率较高。 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病人患水痘时,皮疹迁延,出疹后二周仍继续发生新皮疹及(或)肺、肝、脑等内脏器官广泛损害,病死率高。孕妇分娩前后数日患水痘者,其新生儿可发生重型水痘。妊娠初3~4月患水痘者,可致新生儿患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为低体重、皮肤疤痕、四肢短小、眼异常 (脉络膜视网膜炎、小眼、白内障、视神经萎缩)、脑损害症状,精神发育迟缓,抵抗力低下。并发症有 ❶继发感染引起的丹毒、蜂窝组织炎、皮下脓肿、急性淋巴结炎、败血症等。 ❷水痘肺炎见于出疹后1~5日,患儿有高热、咳嗽、紫绀、气促等呼吸道症状,但胸部体征较少。X线检查见弥散性、结节状浸润,多于1~6日内消失,但严重者病死率较高。 ❸水痘脑炎,较少见。发生于出疹后3~8日,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脑炎相似,程度轻重不等,重者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参见“传染后和接种后脑炎”条)。 ❹瑞氏综合征 (Reye'ssyndrome)发生于水痘恢复期,患儿突起呕吐、惊厥、意识障碍、肝肿大、转氨酶增高,病死率高,尸检可见肝肾弥散性脂肪变性,脑脂肪变性伴水肿及坏死。 ❺其他如肝炎、心肌炎、睾丸炎、肾炎、关节炎、眼葡萄膜炎等均极少见。 典型水痘依据流行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确诊。非典型水痘须作实验室检查,如疱疹基底刮取物在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可在数小时内鉴别天花和V-Z病毒。必要时收集疱疹液进行病毒分离。血清抗体测定可作补体结合试验、V-Z病毒荧光抗体膜抗原试验和免疫粘连血凝抗体试验。本病应与天花、丘疹样荨麻疹、脓疱病、肠道柯萨奇病毒所致的疱疹等鉴别。 治疗主要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细菌感染。由于其他疾病已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感染水痘后,应尽量减少激素至生理剂量(约为治疗量的1/10~1/5),必要时停用。对未曾用过激素的水痘患者,如并发喉炎、肺炎、脑炎等,危及生命时,亦可酌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本病预后良好,仅少数年幼、体弱、严重继发感染或并发水痘肺炎、水痘脑炎者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 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易感儿接触后应留验3周。白血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接触水痘3日内肌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可减轻症状或完全保护。用V-Z病毒OKa株制的减毒疫苗,初步试用安全有效。 ☚ 种痘 带状疱疹 ☛
水痘 水痘水痘,又名水花。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较轻的传染病。以发热、皮肤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等为特征。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1~4岁小儿为多,预后大多良好。《小儿药证直诀》称为 “水疮”。宋代张季明《医说》云:“其疮皮薄如水泡,即破易干,无渐次,白色或淡红,冷冷如水浆者,谓之水痘”。水痘由外感时邪,内蕴湿热所致,邪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胃二经,发于肌肤表面为水痘。初起时邪上受先犯肺卫,可见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继而病邪侵入肺脾,与湿浊相搏,发于肌肤,依次出现各种皮疹。患儿体质强弱与素蕴湿热,对病情的轻重顺逆有密切关系。若素日体弱,又兼时邪炽盛,则可内侵气营成水痘重证,更甚者,可见抽搐、昏迷、失语等肝风内动症状。 水痘轻证: 可见发热流涕,咳嗽,身倦纳少等症,疹色红润,疱浆清亮,舌质微红,苔薄白,脉浮数者,为风热夹湿。宜疏风清热,解毒祛湿。用桑菊饮、银翘散加滑石、芦根等。 水痘重证: 壮热持续,面赤唇红,烦躁口渴,口舌生疮,疮形大且稠密,其色紫暗,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数。此为邪入气营,湿热炽盛之象。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渗湿。用清热解毒汤加减。 水痘病儿,必须隔离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以防止传染; 病程中忌食姜椒辣物,未结痂前忌洗浴,必要时可用煮沸温水擦浴。衣被要柔软以防擦破水泡,防止患儿抓破痘浆。若见皮肤赤痒湿烂,可用棉茧或青黛为散外敷撒布,以收敛燥湿,助其痊愈。 ☚ 天花 丹痧 ☛
水痘 水痘水痘,又称水疮。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发热、皮肤出现红疹,水疮,结痂,瘙痒为特征。冬春季节多流行,一至四岁婴幼儿多见,预后良好。此病,由外感天行时毒,内蕴湿热,湿浊结于肌肤所致。症见初期类似感冒、发热、流涕、咳嗽、喷嚏、烦躁、身倦纳少,初热一二天后,头面,发际出现疱疹,大小不一,躯干多,四肢较少,疹色红润,疱浆清亮,结痂和脱落痂盖,经十天左右痂盖脱尽,旋发旋收,一般不留疹痕,伴有发痒。重证者壮热持续,面赤唇红,烦躁口渴,口舌生疮、疱形大而稠密,色紫暗。治宜清热疏风祛湿,或清热解毒,凉血渗湿。太阴人用清肺泻肝汤。少阴人用祛风散,十二味宽中汤。少阳人用荆防败毒散,荆防地黄汤。 ☚ 风疹 痄腮 ☛
水痘 水痘本病系以发热,皮肤出现斑疹、疱疹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病因主要由于水痘粘毒侵入体内与血和黄水相搏,致使二者受损而功能紊乱,扩散于肌肤为病。多在冬春季流行,患者以2~5岁幼儿为最多。传染性很强,在症状出现前一日即开始有传染性,直至皮疹完全干燥结痂后才不再传染。粘毒存于患者口涎、鼻涕和皮疹内,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先发现皮疹,同时有发热和不舒服感,或先发热一日后才现皮疹。皮疹多在头和躯干,脸和四肢较少,也可见于口腔,皮疹起初为散在性红色小丘疹,一日后变为疱疹。疱疹周围微有红晕,疹内含透明或小混浊液体,但不是脓液。皮疹大小不一,经2~3天后干燥而结痂,痂盖经数日至2~3星期才完全脱落,脱痂后不留痕疤。起病的3~5日内,新皮疹不断先后分批出现,故患者皮肤常有各种不同的皮疹,如丘疹、疱疹、痂盖等同时存在。皮疹颇痒,抓破后可感染,如发疹期多发热,精神不安,食欲不振,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数等症状,但多不严重。幼婴、有其他传染病的小儿,如麻疹、痢疾等,则病势较重。治宜以清热解毒,透发皮疹为原则。药物以七珍汤或七味苦参汤为主剂,多次服用。如皮疹瘙痒流黄水,宜四味文冠木汤与主剂交替内服。血盛则高热,皮疹色紫暗,肿胀,药物宜三子汤与主剂交替频服。如病势较重,伴昏迷,失语,抽搐等症状时,投十二味漏芦花散或七雄丸与主剂交替内服。如热邪潜于肺,出现咳嗽,出黄色痰时,应佐以吉格西贡热勒内服。 水痘病儿的护养,必须隔离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病程中忌食姜椒辣物,未结痂前忌洗浴,必要时可用煮沸温水擦浴。衣被要柔软以防擦破疱疹,防止患儿抓破皮疹。饮食以凉温性食物为宜,室内要空气流通,保持清洁。 ☚ 麻疹 猩红热 ☛ 水痘 水痘varicella, chickenpox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接触患者后2~3周开始发病。典型病例有发热、全身皮肤分批出现大小不一的斑疹及丘疹、水疱和痘痂,以头和躯干部为多。发痒、痘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从斑疹→丘疹→水疱→开始干痂,快时只需6~8h,皮疹发展快是水痘的特征之一。重症则出疹密布全身甚至累及内脏,全身症状亦重,多见于成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1~5岁小儿多见,胎儿也可受染甚至形成先天性水痘综合征。对症处理和预防皮肤继发感染,可给予阿糖胞苷、疱疹净、维生素B12等药物,禁用皮质激素治疗。 ☚ 变型天花 皮样囊肿 ☛ 水痘chicken-pox 水痘varicella;chicken pox(医) 出~contract chicken pox 水痘shuǐ dòuchickenpox; varicel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