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过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过程

(三)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过程

青海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早在基本完成对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人民公社后,1961年就普遍实行了“两定一奖”(定工、定产、超产奖励)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在“文化大革命”中虽然受到批判,但大多数社队仍坚持了下来。1979年底全省牧区68%的生产队实行合理组群两定一奖到户,28%的生产队实行两定一奖到组,4%的生产队实行按户定畜两定一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牧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一开始主要是围绕着“两定一奖”进行。1981年6月,青海省委召开牧区工作会议,指出“‘两定一奖’责任制,基本适应牧区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畜牧业分散经营的特点,要总结经验,完善提高,坚持下去,稳定下来”。在总结提高中,坚持三条原则:保持生产队的经济主体,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科学组群和合理使用草场。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投资,统一调配劳力,统一资金、棚圈建设。各地在完善提高“两定一奖”责任制工作上,主要调整积累与分配的比例。大部分社队将过去当年出售牲畜价款只能8%~10%参加当年分配改为大部分或全部加参分配,改变实物按人按户平均分配为按劳分配,取消了限制发展自留畜的规定。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让牧民休养生息的方针,调动了牧民的积极性。但这一阶段的改革始终是围绕着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来进行的,限制因素较多,仍然对整个经济实行由上而下的集权式的管理,生产者始终处于无权的地位。在分配上仍然以劳动工分为分配的依据,还基本上是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广大牧民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1982年春,果洛州甘德县根据群众意愿率先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了牧业包干到户责任制,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牲畜总增率、牧业总产值、人均收入都有了较大提高。1983年春,全省6个自治州都开始进行了牧业包干到户的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秋季,省委发出《关于实行牧业包干到户责任制试行办法》,明确规定了牲畜、草场、生产工具和设施的承包办法。牲畜承包的办法:
❶牲畜保本增值。承包的集体牲畜每年有一定的净增,一年一清理,3年或5年进行结算,实行这种办法的主要有玉树、果洛和环湖一些草场宽裕的地方。
❷牲畜保本保值。不要求牲畜有净增,但要求不断提高牲畜的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和适合母畜比例。实行这种办法的主要是环湖牧区草场比较小的地方。
❸牲畜公有私养。除提留少量必须支付的费用外,一般不搞集体提留,不承担菜畜和畜产品上交任务,包畜户实行保本经营。实行这种办法的主要在人多畜少,比较贫困的地方。
❹牲畜作价归户。个别地方将集体的牲畜作价卖给社员经营。到1983年底,牧区6州实行牧业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达2678个,占牧业生产队总数的97.3%。与此同时,有些地方开始将冬春草场的使用权固定到户或帐圈。牧业大包干责任制的推行,使牧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了一步,初步解决了平均主义,打破了“大锅饭”,削弱了集权式的管理,使牧民有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1984年,在中共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青海许多地方尊重群众的意愿开始进行了牲畜作价归户,户有户养和冬春草场承包到户或帐圈的试点。根据试点经验, 对牧区生产关系作了进一步调整, 1984年11月起在全省各地积极开展了 “牲畜作价归户”责任制的推广工作。 到1984年底, 全省3100个牧业合作社中89.5%的社实行了“草场公有, 承包经营, 牲畜作价, 户有户养” 牧业生产责任制。部分绵羊改良地区为了巩固绵羊改良成果, 324个牧业社实行了 “公有公养, 按类组群, 专群承包, 包干分配” 责任制。 同时, 6个自治州还有70%的牧业社将冬春草场承包到户。 经过两年的调整、提高, 全省牧区生产责任制基本建立起来。
随着农牧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酝酿着农村、 牧区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 1984年,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精神, 青海省把428个人民公社全部改为乡政府, 至此, 青海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不复存在。

☚ 5.包干到户   二、 农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完善与巩固 ☛
000263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