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过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过程 (三)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过程青海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早在基本完成对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人民公社后,1961年就普遍实行了“两定一奖”(定工、定产、超产奖励)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在“文化大革命”中虽然受到批判,但大多数社队仍坚持了下来。1979年底全省牧区68%的生产队实行合理组群两定一奖到户,28%的生产队实行两定一奖到组,4%的生产队实行按户定畜两定一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牧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一开始主要是围绕着“两定一奖”进行。1981年6月,青海省委召开牧区工作会议,指出“‘两定一奖’责任制,基本适应牧区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畜牧业分散经营的特点,要总结经验,完善提高,坚持下去,稳定下来”。在总结提高中,坚持三条原则:保持生产队的经济主体,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科学组群和合理使用草场。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投资,统一调配劳力,统一资金、棚圈建设。各地在完善提高“两定一奖”责任制工作上,主要调整积累与分配的比例。大部分社队将过去当年出售牲畜价款只能8%~10%参加当年分配改为大部分或全部加参分配,改变实物按人按户平均分配为按劳分配,取消了限制发展自留畜的规定。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让牧民休养生息的方针,调动了牧民的积极性。但这一阶段的改革始终是围绕着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来进行的,限制因素较多,仍然对整个经济实行由上而下的集权式的管理,生产者始终处于无权的地位。在分配上仍然以劳动工分为分配的依据,还基本上是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广大牧民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 5.包干到户 二、 农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完善与巩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