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森林病虫天敌资源
1.天敌种类。据1979—1989年森林病虫普查资料,四川省森林病虫天敌共306种,其中,天敌昆虫294种,分属九目,即蜻蜓目7科31种,螳螂目1科7种,直翅目1科1种,半翅目2科16种,广翅目1科5种,脉翅目3科19种,鞘翅目6科94种,双翅目5科33种,膜翅目12科90种;昆虫病原微生物1种;益鸟5种;树木病原天敌5种。在天敌昆虫中,捕食性天敌昆虫217种,分属九目;寄生性天敌昆虫77种,分属二目。主要害虫的天敌情况是:马尾松毛虫有天敌昆虫36种,昆虫病原微生物1种,益鸟3种;蜀柏毒蛾有天敌昆虫11种,昆虫病原微生物1种;竹蝗有天敌昆虫7种;蚜虫和介壳虫有77种天敌昆虫;舞毒蛾有天敌昆虫6种;袋蛾有天敌昆虫6种;松梢害虫有天敌昆虫6种;金龟子有天敌昆虫5种。另外,还有具多虫种寄生或捕食能力的天敌昆虫52种。
自1982年以来,四川省陆续研究了一些主要病虫害,记录了一些新的天敌种类或新的天敌寄生范围。马尾松毛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增加了17种,其中属寄生卵的9种,属寄生幼虫的2种,属寄生蛹的6种。取食松毛虫的益鸟,增加了44种,常见的种类有大山雀、北红尾鸲、山麻雀、山鹡鸰、杜鹃等,其它食虫鸟类31种。昆虫病原微生物增加了苏云金杆菌、黄僵菌、青虫菌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并从马尾松毛虫、德昌毛虫和大柏毛虫上分别分离到CPV。蜀柏毒蛾,先后分离到颗粒体病毒粒子(GP)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喜树大绿叶蝉和小绿叶蝉的研究,记录了3目3科5种天敌昆虫。祥云新松叶蜂研究中,记录了10多种天敌,有卵期捕食性天敌昆虫猎蝽和大黑蚁,幼虫期有松叶蜂核型多角体病原,茧期有寄生性天敌平庸赘寄蝇、闊室姬蜂、广肩小蜂等,还有捕食幼虫的鸟类:大小雀、鹟莺和黄臀鹎。竹蝗研究,记录了苏云金杆菌寄生的新菌株。云南松梢小卷蛾,记录了黄僵菌的寄生情况。鼠害的天敌有7种,分别属于鸟纲隼形目和鸮形目的4个科。病害上,主要研究了苗木猝倒病的天敌微生物,即细菌类的枯草杆菌和云光极毛杆菌,真菌类的木霉菌和绿粘帚菌。其中云光极毛杆菌有两个种,绿粘帚菌有两个抗生生物型(GVP);另外,还有松疱锈病病原天敌1种。
仅据以上不完全统计,全省现记录森林病虫害天敌种类共423种,其中天敌昆虫316种,昆虫病原微生物11种,益鸟85种,树木病原天敌11种。
2.保护利用天敌的方法。在森林生态环境中,生物种间存在着食物链的关系,对于防治森林病虫害来说,加强天敌的应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自然界中,由于气候恶劣,食料不足、栖息场所不良等原因,往往引起天敌种群密度下降,减弱天敌控制森林病虫的能力。对于大多数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来说,最好的应用莫过于保护和改善天敌生存的环境,增强森林自身控制病虫的能力。保护利用天敌的方法有:
❶直接保护天敌。根据天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适时采取措施,如采摘害虫卵和茧,将其放在保护器或笼内,使卵和茧内寄生性天敌飞回林区,而害虫幼虫和成虫则死于保护器中;防止人为破坏蚂蚁巢穴,可以提高蚂蚁的捕食作用;在冬季为一些天敌如广大腿小蜂提供越冬场所,使天敌安全过冬,春季再投放林间;
❷应用林间技术增加天敌数量。采用封山育林或补植混交的办法,增加森林中植物种类,使害虫种类即天敌的转主也随之增加,利于森林中天敌种群数量的增殖和稳定。封山育林较好的林区,较未封山的林区天敌数量多2倍;
❸增加天敌的食料。林间的开花植物,可以提供许多寄生蜂、寄生蝇的花蜜,延长其寿命,增强其繁殖力;冬季投放玉米等粗食,可以帮助鸟类越冬生存,提高翌年的招引数和捕食害虫的能力;
❹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首先是尽量减少化学防治面积,如抓好虫源地、虫源树的防治,防止害虫扩散; 其次,在需要大面积化防时,选择对天敌影响小的农药,如溴氰菊脂、杀灭菊脂和灭幼尿等,降低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3. 人工繁殖的天敌种类。当林间天敌数量减少,不足以控制病虫种群数量时,就有必要向林间投入人工繁殖的天敌,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较差的人工纯林中,更应如此。四川省人工繁殖的天敌种类有以下几类:
(1) 寄生天敌昆虫。有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两者都是寄生松毛虫或蜀柏毒蛾卵的天敌昆虫。赤眼蜂,虫体较小,飞翔能力较弱,在林间每亩用量3万—5万头,防治效果可以达到10%—40%。平腹小蜂,虫体较小,在林间生命力较强,为单个卵寄生,在林间每亩放蜂量3 000—5 000头,防治效果可以达到30%—70%,而且具有较明显的持续效果。
(2) 白僵菌。四川省使用的为本省自选的B2和B16两个品系。白僵菌可以寄生松毛虫、蜀柏卷蛾松叶蜂、竹毛虫等多种害虫的幼虫。白僵菌菌粉可以用机器或人工直接喷撒到林间,每亩用量0.25—0.5公斤,在越冬代较干旱的季节,防治效果可以达到40%—60%; 在第一代或越冬前湿度较大的季节,防治效果可达70%—90%。
(3) 病毒杀虫剂。四川省自制的病毒杀虫剂,有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颗粒体病毒、祥云新松叶松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杀虫剂的生产,在全省主要靠林间活虫增殖,即将病毒液喷到林间,等待害虫取食感病后,适时收回病虫,进行处理加工成粉剂、水剂,再拿到林间应用。每亩病毒杀虫剂的用量,因虫种而异: 松毛虫CPA每亩用量200亿个多角体,杀虫率可达90%;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NPA,每亩用量50亿个多角体,杀虫效果可达80%。
(4) 苏云金杆菌。四川省使用B.t.乳剂防治松毛虫、蜀柏毒蛾、竹蝗、松叶蜂等害虫,这是国内唯一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杀虫剂。每亩用量0.5公斤,杀虫效果可达60%—70%。
(5) 木霉菌和绿粘帚菌杀菌剂。这是两种真菌杀虫剂,用于防治因丝核菌、镰刀菌、腐雹菌引起的苗木猝倒病,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