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揭阳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揭阳市

(三)揭阳市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为粤东古邑,得名于五岭之一的揭阳岭。见诸史载已有2 200余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揭阳县建制。新中国成立之后,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1965年划揭阳西北部和陆丰县 一部分设揭西县。199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揭阳县,设立揭阳市,管辖揭东、普宁、惠来、揭西县和榕城区。设置71个镇、1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 362个管理区办事处、2 963个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以及15个国营林场。
市区榕城位于潮汕平原中心,距广州市434公里;境内河网密布,水陆交通方便,能源、通讯设施较好,是粤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境内县道以上公路总长624.4公里,将在1995年建成通车的广梅汕铁路通过榕城。榕江是广东省著名的深水河,可进出3 000吨货轮,已建成的有500吨、1 000吨级码头,有3个进出口货物装卸点。揭西龙颈水电站是潮汕地区的水力发电基地,已有22万伏输变电工程并配套5个11万伏变电站。1992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18. 7万千瓦,发电量2.68亿千瓦时。有电话容量68 015部,并已建成一座终端机容量3. 2万门的电信大楼,已安装1万门程控电话;还开通了无线传呼和移动通讯。揭阳市土地总面积5 240.5平方公里,有耕地10.47万公顷,山地28万公顷,总人口459.49万人。
揭阳农业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珍贵植物有人心果、八面果、富士柿、猕猴桃、凤湖橄榄、无核黄皮、赤壳龙眼、清流荔枝、柚木、桃花心木、金钱凤、三尖杉等。野生名贵动物有华南虎、豹、穿山甲、龟、蛇、鳖、鹧鸪、果子狸等。名贵水产有龙虾、青屿蟹、石斑鱼、鲍鱼、牡蛎、海胆等。
改革开放以来,揭阳市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2年全市社会总产值126. 1亿元,比1980年增长7. 76倍;国民收入54.42亿元,增长7.13倍;工农业总产值83. 2亿元,增长6. 6倍;财政收入3. 003亿元,增长2.94倍;农村人均纯收入983.5元,增长8.49倍。
(1)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商品农业。揭阳是著名的农业区,素以耕作精、产量高著称。1978年以来,不断调整农业结构,粮食、经济作物的比例日趋合理。粮食作物以稻谷、番薯、小麦为主。1992年粮食总产量117. 26万吨,比1987年增长18. 9%;原揭阳县1991年实现吨谷县目标,普宁县1988年为广东省粮食创高产先进单位;惠来县1989、1990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揭西县1988年为广东省唯一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市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花生、甘蔗、麻类等。1992年全市水果总产量30. 86万吨,比1978年增长7. 99倍。199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40. 5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2.1%,比1978年的5.65亿元增长7. 16倍。
由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商品率不断提高,1992年农业商品率达65.4%。
(2)建设专业市场,发展外经外贸。揭阳历来为粤、赣、闽三省的主要商品贸易集散地,商业贸易活跃。揭阳市注意发挥这个优势,在原来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经营水产、药材、水果、粮食、杉木等农副产品的专业市场。已形成各类市场180个、商业零售网点42 719个。1992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 62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22. 55亿元。
外贸、外经工作不断发展。1992年全市外贸收购总值2. 8亿元,比1978年增长4. 6倍;外贸出口总值2. 46亿美元。抽纱、机绣、服装、纺织品、竹艺品、食品、生柑、藤器、味精等产品行销世界近七十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利用外资13 757万美元,比1978年增长91. 16倍。
(3)发挥劳力资源优势,发展乡镇企业。揭阳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富余劳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投入到发展乡镇企业中去。至1992年底,全市有70多万劳力投向第二、三产业,镇办、村办、联办、个体办的乡镇企业44 452个,初步形成塑料、服装、纺织、机械、建材、电子、电器、汽车轮胎模具等支柱产业。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50.9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40.36%。上缴国家税金0. 93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乡镇有9个。
揭阳市农村经济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朝着如下方面发展:一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用三五年时间争取全市各县(市、区)实现吨谷县:用五年时间实现三分之一的稻田种上优质稻。三是增加投入,加强管理,扩大已成名的优质拳头产品的生产规模;如惠来县荔枝、普宁的青梅和蔬菜、揭东的竹笋和龙眼、榕城的香蕉、揭西的优质茶和反季节蔬菜等,提高效益。并重点发展名、优、稀水果生产,如“糯米糍”、“妃子笑”荔枝、“桂香”、“紫花”等迟花芒果,“古山二号”龙眼,泰国“皇帝柚”、“三稔”青橄榄、软枝大粒青梅、优质蜜柑、台湾香蕉等,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三是抓好乡镇企业的“三个转变”:产品低档转高档、内销转外销、分散转群体;“三创”:创新、创优、创汇;“四上”上水平、上质量、上管理、上等级。以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搞好能源、交通、电信、科学、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为发展整个农村经济增添后劲,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普宁县。普宁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建县已有420年的历史,交通方便,以陆路为主,广汕公路贯穿全县;全县公路长536公里,其中省管公路210.4公里,县管公路325. 6公里;全县乡镇及行政村已基本通车。电讯网络可通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河流有榕江和练江及其支流7条,全长52公里,全县土地面积1 591. 55平方公里,其中: 山地面积9.6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0.5%;耕地面积2.68万公顷,占16. 9%(其中水田2. 4万公顷,旱地0. 28万公顷);水域面积0.97万公顷,占6.1%。城镇、村庄、道路、堤围2. 63万公顷,占16.5%。全县行政区划分为22个镇、3个乡、4个农场、538个村民委员会、2 771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48. 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 97万人,占总人口的88.7%,乡镇劳动力59.89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36.1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34. 5人,人均耕地0.27亩。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获得全面发展,1991年农村合作经济总收入16. 1 052亿元,比1978年增长12. 62倍;合作经济纯收入11. 326亿元,增长16. 09倍,1991年农业总产值7. 2 768亿元,比1978年增长3.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 019元。
(1)调整生产布局,发展林牧副渔生产。在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中,调减粮食种植面积2. 23万公顷,采用良种良法耕种。1991年粮食总产量28.32万吨,比1978年增加1. 87万吨,增长7.1%。经过调整后,粮食与经济作物面积的比例,由1978年的91: 9调整为68: 32,使林、牧、副、渔各业获得迅速发展。1991年林业产值2 011万元,比1978年增长7.08倍;牧业产值1. 21亿元,增长2.37倍;副业产值1.15亿元,增长28.57倍;渔业产值1 557万元,增长9.24倍。
(2)发挥优势,发展创汇型农业。普宁县水果生产具有优良传统,早在60年代,就已成为全国五个年产水果5万吨的县分之一。水果中的蕉柑,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普宁瞄准国际市场,把发展水果生产和发展果蔬加工工业结合起来,发展创汇型农业。1991年水果种植面积达2. 59万公顷,比1978年增长1.3倍;总产量11. 76万吨,增长4.6倍。其中,蕉柑种植面积0. 54万公顷,增长2. 09倍;产量8. 37万吨,增长8. 85倍。八十年代后期,蕉柑出口优势逐渐被青梅加工系列产品所代替,由于青梅粒大、皮薄、肉厚、酸度高,其加工系列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日本商人对普宁县青梅最感兴趣,需求量不断扩大,贸易额逐年上升。据1990年暨南大学测试中心对普宁县船埔果子厂加工的黄色咸水梅进行检验,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锗”及人体所需的氨酸和微量元素。“有机锗”是“震动医学界的新星”,被誉为“21世纪的救世锗”,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增肤白、保青春的功效,国家卫生部已批准为食品新资源。因此,青梅的价值又有了新的内涵。对此,普宁县把发展青梅种植业和加工工业作为重点来抓。1991年青梅种植面积0. 27万公顷,比1978年增长3倍;青梅产量0. 39万吨,增长1. 6倍。1991年果蔬加工工业已达146家,年加工果蔬近7万吨,产值6 400万元,出口创汇1 000多万美元,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加工厂有20家,台湾香港独资、合资办厂的有11家。由台商独资500万港元在大坝镇兴办的“大立果蔬加工厂”,1991年加工青梅1 500吨,产品全部出口,产值100万港元。
(3)发展“三来一补”为主乡镇企业。1991年,普宁县乡镇企业已发展至5 048家,比1978年增长2. 55倍;从业人数11. 83万人,增长1. 89倍;总产值11. 9 018亿元,增长22. 3倍;纯利润4 685. 05万元,增长8. 87倍;上交国家税金2 803. 78万元,增长16. 58倍。1991年乡镇企业中出口企业249家,从业人数1万人,出口产值1. 0 372亿元;“三来一补”、“三资”企业共228家,从业2. 62万人,加工值(含三资企业产值) 1.9 565亿元。

☚ (二)潮州市   (四)汕尾市 ☛
000125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