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排蓄结合,综合治理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排蓄结合,综合治理阶段

(三) 排蓄结合,综合治理阶段(1959—1972年)

天津解放时,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农田水利设施中,没有一座蓄水工程,仅有桥、闸、涵等水利建筑物3 610座,破旧的灌溉机械869台。当时低标准灌溉面积仅为4.82万公顷。天津解放后,党和政府在恢复整修同时,大力开展蓄泄工程建设,做到排灌兼筹。
1963年8月,海河上游山洪暴发,大水直逼天津,出现天津市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当年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 “一定要根治海河” 的号召。从1964—1973年的10年间,海河流域人民按统一规划部署,展开全面治理海河各大水系斗争。仅在天津市境内即先后开挖了子牙新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大型入海河道,共挖河934千米,筑堤644千米,动土1.06亿立方米,改变了各河道集中从海河干流入海的局面,提高了天津市各河段的行洪能力,建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体系。另一方面,海河水系上游相继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库,使天津市入境水量骤减,同时工农业用水相对增加,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天津市农田水利进入排蓄结合,综合治理阶段。1965年,静海县率先发动群众大搞深渠河网。对全县农田统一规划,旱、涝、碱兼治,以蓄代排,以排为主,灌排结合。配套机电排灌站迅速成批建成。河网组成相互联系的水利系统。既可除涝治碱,又可抗旱。这种模式相继推广到区县。这一期间排灌泵站建设取得飞速发展,仅1964—1965年建成排灌泵站就达17座,此时农田泵站排水能力达到562.6立方米/秒。农田除涝面积20.413万公顷,标准3~5年一遇。“文化大革命” 高潮中,天津市灌溉管理比较混乱。在1969年后扬水站灌溉管理组织有所恢复。

☚ (二) 恢复整修阶段   (四) 兴建蓄水工程,开发地下水源 ☛
000106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