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引导民间借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引导民间借贷

(三) 引导民间借贷

银行、信用社通过信贷、利率等杠杆,引导、制约民间借贷的规模、结构和利率水平,协助国家银行和当地政府打击高利贷活动,促使民间借贷活动健康发展。在旧中国,农民生活普遍较困难,民间借贷除了部分属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互助借贷外,大部分属于高利贷借贷。放高利贷者大都是地主富农,借高利贷者大多是贫困农民。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打击高利贷活动,在农村逐步试办信用合作组织和建立银行。信用合作组织的放款利率,一般比民间自由借贷略低,比银行利率略高。随着信用合作业务的发展,信用合作组织的信用活动逐步占领农村信贷阵地,有力地打击了高利贷活动。新沂县张圈村在信用社建立之前,全村放高利贷的有36户,有48户借高利贷,利率高达借一还二、或借一还三,信用社建立后的第一年,放高利贷和借高利贷的户分别减少到8户和13户,利率下降一半。兴化县雁周庄信用互助组成立后,不仅基本上消灭了高利贷,并有22户放高利贷的资金1 200元(折新人民币)存入信用互助组。
3年困难时期,农业生产连年下降,农民生活困难,高利贷又死灰复燃。在盐城、建湖、金湖、靖江、武进、江宁、句容等县,高利贷月息一般在15分左右。放高利贷的人,大多是富裕中农、投机商,借债的人都是贫农。1965年,随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广泛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同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配合社教运动,对经济上确有困难的贫困农民,给以贷款支持。1966年末,农村信用社社员贷款余额为5 084万元,比1965年增加334万元。农村放高利贷者有所收敛,自由借贷的利率也明显下降。“文化大革命”时期,银行和信用社的工作也受到严重干扰,部分地方的高利贷又开始抬头。据调查,如东县饮泉公社八大队第五生产队中农社员包林朋,曾长期拉渡船,收入归己,“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挖棺材板出售,积聚高利贷资本3 500多元,设三个放高利贷站,凡向他借债的群众,一定要有生产队的介绍和保证。自1968年—1975年3月,他在5个公社中对166户社员累计放高利贷10 300元,粮食280公斤,牟取暴利1400多元。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信用社的贷款政策进一步放宽。对社员购买中小型农机具、耕畜,政策允许的工、商、运、建、服等行业,只要经济效益好,贷款能收回,都给予支持。对社员建房、修沼气池、购买耐用消费品、结婚等,只要信用社资金力量可能,也可适当支持。由于银行、信用社资金实力的增强,贷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服务方便,民间借贷的利率有所下降,同时,也有力地打击了高利贷的活动。

☚ 3.支持和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三、农村集体资金投入 ☛
000296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