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

(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次日,中国政府发表了对日宣战的声明,同时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1月15日至30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五届九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加强国家总动员实施纲领案”。1942年3月29日,公布了“国家总动员法”。为实施国家总动员,国民政府决定设立国家动员会议,任务是“策动国家总动员有关人力财力物力之统制动用并推动之业务”,“审议行政院所属各主管机关国家总动员工作之执行”,“联系非行政院所属各机关与国家总动员有关之工作”。
蒋介石政府在向日、德、意宣战的同时,并致电美、英、苏三国首脑,建议立即在反轴心各国间组织某种联合军事会议,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赞同。1941年12月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建议由蒋介石指挥现在或将来在中国、安南及泰国境内的联合国家军队;并在蒋介石指挥下,由中、美、英三国政府代表(尽可能邀请苏联参加) ,组织一个联合计划作战参谋部;在中国战区统帅、印度军司令及南太平洋战区司令三总部间应互派联络员,取得密切的联系。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复电,同意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4日,美、英等联合国家正式推举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统帅,建立统帅部。3月,美国总统派史迪威中将来华,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
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统帅后,派军队入缅作战。1942年3月,中国政府在已派出军队入缅对日作战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由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杜聿明任正副司令官。中国远征军入缅后,先后在同古、仁安羌、腊戍等地和英军共同作战,并在仁安羌战役中,由孙立人带领中国军队解救了被日军包围的7000多名英军。但中国远征军这次入缅作战,是在英国军队并没有作战的决心和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作战中,得不到英军的配合,以致屡次失去反攻机会,导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失败。1943年春,退至滇西的远征军以及新增加的部队,重组中国援缅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由陈诚任司令长官,直辖部队直接接受美军的训练与装备。不久,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攻击日军。9月先后攻克松山、腾冲。不久,攻击芒市。1945年1月攻克畹町,并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会师,两军合攻滇缅公路旧道。2月8日攻克南巴卡,21日攻入新维,3月8日占领腊戍。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从而重新打通了从腊戍到昆明的滇缅公路。为盟军援助中国战区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抓住英、美对华政策的调整机会,废除了英、美的在华治外法权。为减轻美国政府在太平洋的压力,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援助政策。经济上给蒋介石政府提供贷款。1942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提议,向中国政府提供了5亿美元的财政贷款。6月,在中美签订的“抵抗侵略互助协定”中,答应继续援助中华民国,并签订了8.7亿美元的“中美租借物资协定”。政治上,美国政府在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吁和要求下,决定放弃在华特权。1943年1月11日,由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利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华盛顿签署“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又称“中美新约”) 。同日,在重庆由中国代表和英国代表签署了“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又称“中英新约”) 。在中美、中英新约签订的第二天,蒋介石发表了“中美、中英平等新约告成告全国军民书”,宣称:“我们中华民族经五十年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纪录。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为起死回生最重要的一页,而亦是英、美各友邦对世界、对人类的平等、自由,建立了一座光明的灯塔。”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到1944年时,形势大为好转,各主权战场上都取得了不少的胜利。意大利投降以后,在远东太平洋战场上的日本更是处境艰难。美国的反攻不断加强,陷于中国战场上的日本,特别是“扫荡”华北解放区的日军不断受到打击。此时,日本与南洋的交通线已被切断,在中国长江的补给线也受到美国空军的严密监视。为了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日本决定发动豫湘桂战役,打通平汉、粤汉铁路,控制这条陆上交通线。
1944年4月,日军首先对河南发动了进攻。日军一部渡过黄河,向中牟进攻,接着兵分两路进攻郑州。郑州、新郑相继失陷。21日,日军突破黄河防线,占领了荥阳、密县、虎牢关、登封。新郑一带的日军,于5月初攻下了许昌,5月下旬攻下了洛阳。尽管河南驻军有40多万,但对日军的进攻却没有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河南大片土地被日军占领,平汉铁路被日军控制。紧接着日军又发动了对长沙和衡阳的进攻。日军用10万兵力进攻长沙,中国守军近30万军队,但由于中国守军各自为战,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6月10日,长沙失陷。日军乘胜进逼衡阳。中国守军第十军进行了英勇的阻击,重创日军。但日军经过10天休整,在燃烧弹和毒气弹的掩护下,对衡阳城实行火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战斗异常激烈,中国守军伤亡惨重。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第十军军长方先觉竟公开投降了日军。衡阳失陷。日军沿湘桂线继续南进,很快攻击广西。9月20日,占领了梧州。桂林、柳州的形势吃紧。第四战区张发奎组织部队进行防守。10月中旬,日军进攻桂林以北地区,守军败退。11月,在猫儿山,中国守军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后全部殉国。11月11日,桂林失守。中国守军放弃柳州,大部分向西撤退。12月10日,由越南北上的日军与广西的日军会合。至此,大陆交通线被打通。
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放弃抵抗,致使日军在短短的八九个月内,就打通了大陆交通线,达到了把华北、华中和华南占领区联系起来的目的。日军用不路20万的军队进攻国民党军队,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却损失50万~60万的兵力,放弃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分,致使4个省会、160余座城市、7个空军基地、36个机场陷于敌手。随着抗战的进行,国民党更加坚持一党专政的统治。豫湘桂战役的失败,暴露了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危机,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挽救国家。为此,国共两党进行了关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谈判,但由于国民党的阻挠和破坏,致使谈判毫无结果。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1945年5月 5日至21日,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总章”“关于民主运动之决议案”“对中共问题之决议案”“土地政策纲领”等27个宣言和决议案,其中心问题是继续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次大会选举于右任、何应钦、居正、孙科等220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张钫、张贞等90人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5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召开六届一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六全大会通过本党政纲案之处理办法”“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大纲修正要点”“关于六全大会通过国民大会召集案之处理办法”等。会议推选戴季陶、于右任、邹鲁等2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吴稚晖、张继等7人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会议批准蒋介石辞去行政院院长一职,由宋子文接任。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政府以大国的身份参加了这个战线,出席了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签署了一些世界性宣言、条约,对促进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对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中国恢复东北三省、台湾、澎湖群岛等主权,都起了重要作用。1943年11月下旬,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对日作战及战后等一系列问题。会议就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本的皇室地位,军事占领日本,日本对华赔款,中国收复领土,中美军事合作,朝鲜、越南、泰国的前途,对华经济援助,统一指挥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商讨。会议结束时,发表了“开罗宣言”,加强了中国作为四强之一的国际地位,对振奋中国军民的抗战情绪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战场自1943年起进行战略反攻,尤其是敌后战场反攻成果显著,国民党军队一边在缅甸配合盟军作战,一边在中国境内进行了反击。1945年夏天收复了广西,致使日军队深陷中国不能自拔。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了“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苏联军队150万人,兵分三路,向日本关东军发动了进攻,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毙、伤、俘日军67.7万人。在中国军民和苏联红军、美国军队的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八年抗战,国民党的积极作用是重要的。它的几百万军队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日寇的严重威胁。国民党军队阵亡130万人,受伤170多万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 (二) 相持阶段到来时国民党的转守为攻方略和积极反共政策   五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亡 ☛
000000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