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园艺作物
天津市园艺作物主要包括蔬菜、瓜类等。
1.蔬菜。主要有大白菜类、根菜类、芥菜类、甘蓝类、茄果类、葱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绿叶菜等等。
(1)大白菜。大白菜主要有青麻叶系统,可分大、中、小核桃纹三个类型。天津各地在种植过程中不断进行选育,培养出了许多品系。80年代初推广津青9、12、34号杂交种。还有白麻叶,另外还有一种介于青麻叶与白麻叶之间的青稍白品种。
青麻叶大白菜为天津市四大名菜之一,在天津已有三四百年的种植历史。青麻叶大白菜品系,叶球长筒形,叶绿色,叶面皱缩呈核桃纹状,因此也叫“青麻叶核桃纹”,外地和国外叫 “天津绿”。这种大白菜,植株直立,包心紧,帮薄,纤维少,叶肉柔嫩,烹调易烂。按生育期、植株大小,分为“青麻叶大核桃纹”、“青麻叶中核桃纹”、“青麻叶小核桃纹”三大类型。
(2)萝卜。萝卜为天津主要蔬菜品种,有青萝卜、白萝卜、红萝卜、水萝卜。
青萝卜: 又称“卫青萝卜”,为天津四大名菜之一。“卫”是指天津卫,“青”是指萝卜皮、肉均为绿色。“卫青萝卜”在天津栽培历史悠久,肉质根呈长筒形,一般长20厘米左右,直径6~8厘米,每个重0.5千克左右。全身绿色,仅根尾端有少部分白色。皮薄,轻剥即可与肉质部分离。肉绿色,质脆、汁多、味甜,可生食,也可做菜熟食,又可做汤料,还可腌制。尤以生食别具一格,在天津人们常在冬季用以取代水果。“卫青萝卜” 富有营养成分。“卫青萝卜”在长期种植过程中,不断进行品种选育,形成一些有所差异的品系,著名的有“沙窝青萝卜”、“灰堆青萝卜”、“葛沽青萝卜”等。这些品系都具有共同特点,仅在生育期、植株及肉质根大小、颜色深浅等方面稍有不同。
白萝卜: 地方品种有象牙白、露头青两种都为晚熟品种,有辣味。引入的品种有京白萝卜、石家庄白萝卜及日本的美浓早生。
红萝卜: 又称旱萝卜,地方品种有品质好的灯笼红、耐贮藏的二松红,引进品种有中熟种北京大红袍、中晚熟种农大红、耐贮存抗早的玉田旱萝卜。
水萝卜: 又称四季萝卜,种植时间较长,为天津市历史上春水萝卜的主栽品种。地方品种有早熟、味甜、不易糠心的小娃娃脸,还有早熟、耐寒性强的红旗口和小五英,以上3种均适宜保护地和露地栽培。中熟、产量高、不易糠心的大娃娃脸,晚熟、耐热的土里憋两个品种适宜露地栽培。引入品种有极早熟,生长期20~30天的算盘子萝卜。还有生长期30~40天的荸荠扁萝卜。70年代引进早熟南京杨花萝卜,适于保护地栽培。从克山引进的克山红,山东引进明水萝卜早熟、耐寒性强,适于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胡萝卜: 中熟种抗盐碱的江米条,中晚熟种不耐贮存的黄胡萝卜、红胡萝卜,晚熟种耐贮存蜡捻、鞭杆红。以上5种均为秋播品种。引进品种有早熟耐寒适于春种的烟台五寸,适于秋种耐热、耐旱、晚熟的北京二英子。
(3)芥菜类。有雪里蕻、芥菜、榨菜、芜菁、紫菜头等品种。
雪里蕻: (叶用芥菜) 亦秋花叶雪里蕻,叶脆嫩,有辣味,供腌渍用。60年代引入南方板叶雪里蕻,耐寒性强,产量高。
芥菜 (根用芥菜): 地方品种有中熟、抗病、适于秋种的大、小英子芥菜。晚熟种有辣味浓、质脆的七星芥菜、灰堆芥菜。引进品种有晚熟、高产北京二道眉芥菜、上海洋芥菜。
榨菜 (茎用芥菜): 60年代从四川引进大叶种榨菜。
芜菁: 称蔓菁,供腌渍用。品种为白蔓菁。
紫菜头: 本地品种紫菜头,晚熟,味甜,耐热,耐贮藏,适于秋种。
(4)甘蓝类。甘蓝类主要包括结球甘蓝、花椰菜、球茎甘蓝等。
结球甘蓝: 又称圆白菜、卷心菜。60年代引进早熟北京牛心甘蓝、丹麦早生、旅大金早生、中晚熟日本黄苗。引入的上海平顶卷心菜和苏联1号,种植面积小。70年代引入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培育的杂交种京丰1号,80年代前期大量种植的早熟种有报春、园春、夏光,中早熟双金,中熟庆丰; 中晚熟种有秋丰、京丰1号; 晚熟种有晚丰。常规种有金早生、丹麦早生、黄苗、北京早熟、迎春、丹麦的狄特409、金亩84。地方品种有大苠、二苠,仅有少量种植。80年代中期,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新培育出中甘11号杂交种,其中早熟种有金早生、园春; 中早熟种有双金,中熟种有庆丰; 中晚熟种以庆丰1号为主、秋丰次之,晚熟种有晚丰。1989年天津市蔬菜所育出的津甘4号杂交种。
花椰菜: 又称菜花,是甘蓝的变种。50年代只有田咀菜花和苠菜花。50年代后期引进早熟种适于春播的瑞士雪球、福建早熟种和中熟种丹麦菜花。70年代引进早熟种耶尔福、中熟种法国菜花。80年代天津市蔬菜所选育的出雪丰和极早熟杂交种白峰,并从日本引入中晚熟种雪山。90年代以来种植品种主要为雪山、瑞士雪球、荷兰雪球、天津雪丰、白丰等。
球茎甘蓝: 甘蓝的变种,俗称苤蓝。解放前,天津已有4个地方品种,其中早熟种有五叶苤蓝和小英子两种; 中熟种有二路英子和青苤蓝两种。60年代引入品质好、产量高的早熟、紫色、捷克紫。
(5)茄果类。茄果类主要包括番茄、茄子、辣椒。近年来引进品种较多,尤以番茄居多,先后引入50余个品种。
番茄: 又名西红柿、火柿子。地方品种有天津大红、天津大粉、小桃柿子。50年代引进中熟种粉红甜肉、晚熟种桔黄佳辰、加工种武昌大红及晚熟种苹果青。60年代,保护地使用的品种,主要有锦农矮种、早雀钻和可自封顶的青岛早红 (6613)及北京10号、矮黄金、捷79、武魁2号、沈农2号等,露地栽培的有天津大红、大粉、粉红甜肉、苹果青、桔黄佳辰。引入品种有农大23、黄珍珠、弗洛雷德、马格罗博、大黄、苏联109、卡德大红、红瓦仑特、黑美人、新贝尔等。生食和加工品种有武昌大红、保加利亚番茄、大桃、矮红金、加米特、菩萨红、小桃红、台湾红、黄梨、红梨等。70年代后适于保护地栽培的有青岛早红、津粉2号、65号、早粉2号、强力米寿、强丰、中蔬4号、5号、早丰、丽春、佳红、佳粉等,露地栽培品种有强力米寿、强丰、中蔬4号、5号、津粉65号、1号、农大23号;70号大粉、特罗皮克、白果、栽培1号。加工品种有武昌大红、美国2号、奇果、园红、台湾大红、晋7号等。适于无支架栽培的早熟种有果美70号、红玛瑙100及140号。
茄子:新中国成立前就已形成了当地早、中、晚熟配套品种。早熟种有火茄子、四叶茄、灯笼红、线茄子。中早熟品种有七叶茄、中熟种有二苠茄、凉水茄。晚熟种有大苠茄,并适于春夏露地栽培。此外,还有牛心茄。60年代引入晚熟种北京九叶茄、旅大黑长茄、安阳紫圆茄、中晚熟种锦州紫长茄。
辣椒:早熟种有小矮秧、干八杈。此外还有三道筋、火辣子、麻辣。早熟种有四道门、柿子椒、尖辣子。自60年代开始,先后引进兰州辣椒、金黄甜椒、上海甜椒、世界冠军、同丰、天鹰椒等20余种,以栽培同丰16号、37号、大三号、天鹰椒为主。80年代中后期大棚、中小棚发展较快,使用品种主要有干八杈、大同3号、津西青椒1号、海花3号、甜杂2号、辣茄门1号等。
(6)葱蒜类。葱蒜类蔬菜包括韭菜、大葱、葱头、大蒜。
韭菜:地方品种有大黄苗、大青苗、卷毛三个品系,均可在保护地和露地栽培。1986年又从卷毛中选出津南青韭,70年代由陕西引入的青韭,也有种植。
卫韭为天津市四大名菜之一。天津郊区种植韭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卫韭”的特点是叶宽、叶长、质嫩、高产、适应性广,适于各种栽培。主要分为“大黄苗”、“大青苗”、“卷毛”三大品系,以“大黄苗”尤著。“大黄苗”绿色较浅,叶片最宽,可达1厘米,尖端呈剑状,叶鞘横断呈扁圆形,分蘖力最强。“大青苗”绿色较深,叶片较狭长,叶鞘圆形伸长较快,可通过培土增大软白部分,增进品质。生长势强,比大黄苗可多收一次。“卷毛”绿色较深,叶片较宽,叶尖微有弯曲,叶鞘稍扁,近圆形,分蘖力中等,对温度适应性强。
大葱:地方品种有高脚白,鸡腿葱,还有六叶齐、九叶葱、大灵白、独根葱等品种。60年代引入章丘大葱,由青岛引入分葱,70年代天津市宝坻县袁罗庄乡葱蒜研究会选出的五叶齐大葱,葱白肥大柔嫩,生熟食皆佳。
葱头:又名洋葱、圆葱。50年代有荸荠扁和大水桃两个地方品种。70年代引入熊岳圆葱。
天津黄皮葱头为天津市四大名菜之一。葱头原起源于亚洲南部的中亚细亚、小亚细亚的高原地区。在欧洲栽培普遍,历史长久,近百年随着海运的发展而传入天津。为适应当地生产、贮存和出口,菜农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经过连续选择,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天津“黄色葱头”品种,葱头为圆形或扁圆形,品种有“荸荠扁”和“大水桃”。天津“黄皮葱头”的特点是外皮1~2层均为黄色而稍带淡褐色,鳞茎横断面,鳞片排列成两个同心圆,鳞片黄白色,肉质细嫩,水分少,辛辣味较浓,品质好,个形均匀整齐,耐贮藏,耐运输,在贮藏期间不易抽薹。
大蒜:栽培历史悠久。有红皮和白皮两大类。品种有六瓣红、马牙红、抱娃红、柿子红。白皮种有狗牙白。
(7)瓜类。瓜类包括黄瓜、冬瓜、南瓜、西葫、丝瓜、瓠瓜、菜瓜、苦瓜。
黄瓜:新中国成立前,黄瓜品种有油条和棒锤瓜。50年代先后由各地引入及天津市新育成的品种共有20多个,主要有北京大、小刺,唐山秋瓜、汶上刺瓜、津研1~7号、津杂1号、2号。90年代以来,保护地栽培品种有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小八杈、津杂1号、2号,露地生产品种有津研4号、夏丰1号,津研5号、7号、2号。
津研2号。中熟,抗热能力强,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强。植株生长势强,茎粗壮,直径最粗可达3厘米,叶片肥大(叶面积达500平方厘米),此品种侧蔓较多有6~8条,最多可达15条,侧蔓瓜多。瓜条长棒形,绿色,心室三,长40~50厘米,单瓜重0.2~0.5千克,无棱,刺瘤较稀,品质中等。适于春、秋露地及越夏连秋栽培,一般亩产7 500千克左右。
津研4号。较早熟。植株长势稍弱,基本无侧蔓,即偶生侧蔓长势极为缓慢,为主蔓结瓜习性。叶片较小,深绿色。较耐瘠薄。抗霜霉病、白粉病力强,不抗枯萎病。瓜条棍棒形深绿色,有光泽,中型以上瓜条无棱瘤,刺白较稀,瓜条匀称,一般比较短而条直,长35~40厘米,果肉厚而紧密并带浅绿色,生长速度快,一般开化后5~7天即可采收。品质好。适于春季、二秋和秋露地栽培。春季亩产5 000千克左右,秋季2 500千克左右,如适度密植产量潜力较大。此品种已成为我国盐渍出口的主要品种,也是全国各地露地黄瓜的主栽品种。
津春2号。1991年利用杂交优势而配制的杂交一代新组合,为大棚专用品种。早熟,抗霜霉、白粉病能力强。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以主蔓结瓜为主,分枝少,叶色深绿,叶片较大厚实,回头瓜多,侧枝结瓜后自封顶,亩产量可达5 000千克以上。瓜条棍棒型,深绿色,白刺较密,棱瘤较明显,瓜条长32厘米左右,单瓜重200克左右,把短、肉厚、商品性能好。
津春3号。1990年配制的温室栽培的专用杂交品种。耐低温、耐弱光,单性结实能力强。植株生长势强,叶大淡绿,抗霜霉病、白粉病强于密刺类型黄瓜。瓜条长33厘米左右,绿色,刺瘤明显、白刺、质脆、香味浓厚。
津春4号。1990年利用杂交优势配制的杂交一代新组合。是替代目前各地主栽品种津研4号的新品种。抗病能力强,其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的能力接近津杂2号。较早熟、长势中等。以主蔓结瓜为主,主侧蔓均有结瓜能力,且有回头瓜。瓜条棍棒型,白刺、棱瘤明显,瓜条长30~50厘米,绿色偏深有光泽、肉厚、质密、脆甜、清香、品质好,产量超过津研4号40%~50%。
冬瓜: 元朝时天津就有栽培,品种有小冬瓜 (一串铃)、白皮冬瓜、青皮冬瓜、菊花青冬瓜、地爬冬瓜、架冬瓜等。
南瓜: 现有品种早熟种有小金钩、小磨盘倭瓜,中熟种有大金钩,中晚熟种有大磨盘。晚熟种有大白元。
西葫: 地方品种有早熟矮秧西葫、晚熟大花棱,引入品种有早熟北京一窝猴(绝蔓西葫)及阿尔及利花叶西葫。
丝瓜: 种植面积不大,多由南方引进。品种有棒锤丝瓜、线丝瓜、棱丝瓜。
苦瓜: 天津历年都有种植,但面积很少,品种有圆锤苦瓜、白苦瓜。
(8)豆类。天津种植豆类蔬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有菜豆、豇豆、扁豆、豌豆、蚕豆、刀豆、蛇豆。其中以菜豆种植面积大、品种多,可常年供应。
菜豆: 又名云豆、四季豆。16世纪末由欧洲传入我国,相继引入天津。有矮生与蔓生两个品种。地方品种有洋杆 (黑豆秧、黑滚)、法兰豆、白滚、五月鲜、六月鲜、黄粒弯子、白粒弯子、老来少。引入品种有锦州四季豆、法国菜豆、美国弯子、供给者、保加利亚沙克沙。还有天津市育成的群英弯子及春丰2号、4号、秋抗6号、19号。目前以栽培春丰4号、秋抗19号、锦州双季豆为最多。
豇豆: 喜温暖、耐热性强,是调剂8~9月份淡季供应的重要蔬菜之一。品种有黄花快、桃杆、线青(柳条青)。引入品种有红咀雁、之豇28-2、津引3号。
(9)薯芋类。薯芋类包括马铃薯、生姜、菊芋、山药、草石蚕等。
马铃薯: 又名土豆,17世纪初传入我国,相继传入天津。天津市推广种植的品种有大名红、红纹白、男爵、克山红、丰收白、小白梨、克新4号、1号、东农303。80年代由于成本高、产值低,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使用品种以东农303、克新1号为主,丰收白、小白梨有少量种植。
津引1号马铃薯。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于1983年由美国引进的脱毒试管苗,经组织培养繁育而成。在天津生育期85天,地膜覆盖春播亩产2 500千克左右。淀粉含量低,品质好,无麻味。耐寒、耐热,抗病性强,耐贮、耐盐碱,适宜天津春、秋两季种植。
津引8号马铃薯。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于1989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再经组织培养、株系选择、定向培育而成。在天津生育期90天左右,抗X、Y病毒,不抗晚疫病和疮痂病,易感卷叶病毒。适宜天津两季栽培,也可一季种植。
生姜: 50年代由山东引入莱芜生姜,至70年代后不再种植。
菊芋: 又名洋姜,供腌渍,多种于闭散地,面积极小。品种有红皮洋姜、白皮洋姜。
(10)绿叶菜类。绿叶菜类蔬菜包括芹菜、菠菜、油菜、芫荽、茴香、茼蒿、莴苣笋、苋菜、太古菜、蕹菜、菜薹、君达菜、落葵等。
芹菜: 清乾隆天津志中即有种植芹菜的记载,栽培较为普遍,种植面积较大。冬季假植,秋季大棚、夏季露地栽培,一年四季基本都有种植。地方品种有天津市特有的实心白庙芹菜,引入的品种有棒儿芹菜、白芹、美国西芹。80年代津南区又从白庙芹菜中选育出津南实心芹菜,推广种植面积较大。
津南实芹。天津市津南区双港乡农科站、津南区农业局蔬菜科、南马集村等单位对天津白庙芹菜中变异株系统选育而成。株高80~100厘米,叶绿色,叶柄黄绿色,茎部白色,单株重250克。在天津生长期120天左右,较抗寒、抗热、喜水肥,抗病毒病、斑点病、质地鲜嫩,品质好。亩产5000~10000千克。适宜天津市露地、保护地四季栽培。
菠菜: 在元朝天津已有种植,名曰赤根,清乾隆年间称菠菜。全市各地均有种植。品种分两大类。早春直播的叶型圆、种子圆型、无刺的圆叶菠菜。秋播越冬,来年春收获,种子有刺的尖叶菠菜。此外引入品种有诸城菠菜、双城菠菜、猪耳朵菠菜、牛舌菠菜、大叶菠菜。
油菜: 又称青菜。天津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地方品种青帮油菜、白帮油菜。引用品种有上海四月慢、广州奶油白、苏州青。
芫荽: 清朝即有种植,又名香菜,栽培面积不大,地方品种有本地香菜,引用品种有山东大叶香菜。
茴香:分大茴香和小茴香两种,小茴香四季均可种植,大茴香仅春秋栽培。
2.瓜类。主要是栽种西瓜。在四五十年代天津市的西瓜品种多为农家品种,主要有三楚王瓜、三结疙瘩、青县红、黑崩筋、黑柚皮等。60年代末引入日本旭档(草花),到了70年代成为当家品种。在1984年开始推广中育六号,1987年成为当家品种。同时推广的还有郑州三号、庆丰、丰收三号、石红二号等优良品种,农家品种被淘汰。1987年以后郑杂五号逐渐取代了中育六号,同时推广的优良品种还有新红宝、金钟冠龙、新优二号、金花宝等。
丰抗一号:天津市武清县民办西瓜研究所于1994年用抗一作母本、抗九作父本配制成的杂交组合。生育期85~90天左右,从开花始期30天左右。无限生长类型,长势中等,叶绿色,节长10厘米左右。花期集中。果实均匀整齐,无生理裂瓜。瓜皮深绿、面光滑。瓜瓤大红色,中心糖度11.2,纤维少、瓤质脆,适口性好。抗枯萎病,耐运输,适应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