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制糖工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制糖工业 (三)制糖工业四川省早在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就开始生产蔗糖。清康熙10年(公元1671年),内江引甘蔗试种,效果很好。从此,糖业生产就扩展至沱江流域一带。至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种蔗遍及全川120余县,常年面积达8.6万多公顷,糖坊、漏棚和冰铺达三四千家。但制糖方法十分落后,全系石棍榨蔗、铁锅熬糖的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出糖率低。到1949年,四川尚无一家机械化糖厂,食糖产量仅2.4万吨。新中国成立后,在恢复改造土糖坊的同时,对旧中国搞的半途而废的资中银山糖厂,进行修复设备,恢复生产,到1954年该厂达到日榨500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四川第一座机械化制糖工厂。“一五”期间,还建设了机械化内江糖厂,于1956年投产,日榨甘蔗1 000吨,产糖100多吨。从1958年起,四川制糖工业由沱江流域的老基地逐渐扩展到岷江、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金沙江和安宁河一带,先后建成犍为、白沙、合川、米易等20多座机制糖厂 ,基本上实现了制糖机械化。总的看,新中国成立后,四川蔗糖生产经历了4次大的变化: ☚ (二)酿酒工业 (四)制茶工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