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渔的美学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渔的美学思想 李渔的美学思想liyu de meixue sixiang李渔(公元1611—1680年),字笠鸿,号笠翁,清初著名的戏剧理论家,也是当时重要的戏剧美学家。所著《闲情偶寄》,在中国戏剧美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 闲情偶寄》中,李渔首先考察了戏剧的真实性问题,较前人在理论上进了一步。他认为,戏剧应该具有真实性,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的情状,戏剧的生命力就在于此。李渔并不反对戏剧具有传奇性,但是他认为戏剧的真实性并不排斥传奇性,后者正是从真实性中产生的。不仅如此,戏剧的真实性也不应该排斥艺术的虚构,戏剧的典型形象就是艺术虚构产生的。其次,李渔认为,戏剧必须通俗,因为戏剧作品是“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他认为,是否通俗化,是衡量一部戏剧作品水平高低的标准,“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与此相联系,李渔主张,剧本要尽量少用方言,多采用当世剧本。第三,李渔还认为,戏剧作为舞台表演艺术,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剧本是为了舞台演出而创作的,因此,剧本创作必须要考虑演员的表演、剧场效果和观众的心理等。二是剧本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转化为舞台艺术形象,这就产生了演员和角色的矛盾。因此,李渔又要求演员要“解明曲意”,“只作家内想,勿作场上观”,设身处地,忘记自己在演戏。三是舞台演出是一门综合艺术。因此,李渔又要求音乐伴奏、舞美设计、灯光等手段必须配合协调,围绕演员的表演,创造出和谐的、统一的舞台艺术美。李渔的这一思想对我国戏剧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戏剧美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闲情偶寄》中还包含有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整理研究 ☚ 李贽的美学思想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