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降水和蒸发
1. 降水的时空分布。
(1)地区分布。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 600毫米,自北而南递增。山区大于平原,迎风面大于背风面。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浙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在1 600—2 000毫米。
(2)年内分布。全省每年3、4月份为春雨季节,降水较丰富。5、6月份进入梅雨期,雨量充沛,是浙江西部主要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面积大,常出现洪、涝灾害。7、8月份以晴热天气为主,丘陵山区和滨海平原区缺水易旱,是干旱期。7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东部沿海常受台风侵袭,带来暴雨。如果梅雨不多,而又无台风影响的年份,往往造成夏秋连旱,旱期可长达100天以上。11月到第二年2月为晴冷少雨期。
(3)年际变化。全省水文各代表站年降水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均在2以上,最高达2.6倍(见表1-3-1)。
2. 蒸发与干旱指数。
(1) 水面蒸发。全省水面蒸发量在800—1 000毫米,总的趋势自沿海向内陆递减,沿海大于内陆,平原和盆地大于山地。蒸发量的年内分布为7、8月份最大,最大月蒸发量占全年的17%; 1、2月份最小,最小月蒸发量只占全年的3%—4%。水面蒸发量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与最小年的比值在1.3—1.5之间。
(2) 陆地蒸发。全省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在600—800毫米,总的趋势与水面蒸发相同,沿海地区最大,为800毫米;金衢盆地次之,为750毫米;瓯江中上游、飞云江上游低值区为600毫米。陆地蒸发量年际变化较小,较稳定。
(3) 干旱指数。全省干旱指数在0.5—0.9之间,属湿润气候带。总的趋势是自南向北递增。